【219】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219】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這恐怕是除了盔甲外歐陽最為看重的一件裝備。防具和小東西準備完畢,兵器歐陽不打算改動唐刀,唐刀的設計已是這個時代刀類的巔峰,沒有必要改動,隻是在材質和製作工藝上修改一二便可。
所以歐陽翻看了多次資料,終於找到了這把軍用連弩的解剖圖。其中最關鍵的核心部分是勾心、懸刀和望山還有弓片等零部件組成的“弩機”的改變,更簡單,更牢固,FPS更高,最高可達300。其次便是彈倉,也就是弩箭儲存倉,可以整齊排列十三枚弩箭。
歐陽之所以沒有將盤龍弓拿出來裝備特種兵,其一是製作流程複雜,所需零部件太多,一旦在戰場上損壞一處就廢棄了。其二是盤龍弓畢竟有聲音,而弩卻是無聲無息或者極小聲音的存在,特別適合於“特種旅”這隻部隊性質的存在,偷襲、暗殺在一定距離外絕對是不二的選擇。而且其零部件較少,容易替換,可以小規模化量產,這就保證了自己六十人隊伍的供應。
弩長不及半米,也就是也就是一尺半多一點,十分方便攜帶,如果采用鐵製弩身,淨重不及六斤,木鐵混合弩身不及三斤,即使長途跋涉也不會對體力有太高的要求。預計有效射程兩百米,精準射程一百米。在歐陽這個骨灰級唐迷的記憶中,《唐六典》卷十六提供了資料:“甲之製十有三,一曰明光甲、二曰光要甲、三曰細鱗甲、四曰文山甲、五曰烏鎚甲、六曰白布甲、七曰皂絹甲、八曰布背甲、九曰步兵甲、十曰皮甲、十有一曰木甲、十有二曰鎖子甲、十有三曰馬甲。唐朝有十三種製式鎧甲,其中以明光為最。而這種弩的出現,則百米內穿透文山或者細鱗二甲不成問題,可見預計威力極大。
在某種程度上,這種弩的出現,將代替歐陽思維中熱武器的出現,它的存在絕對是一個巔峰。唯一讓歐陽擔心的是以現在的人才而論,楚天、大師兄付生、四師兄朱然,還有大哥五郎,加上他自己一共五人,能否煉出好鐵好鋼,能否將所製作的東西更精準,更容易產量化,這才是難題。
一念及此,他不由頭痛,在他進入大唐軍隊以前,已經告訴大家收留孤兒的方法,可如今好像還沒有舉動,歐陽不知原因,也沒有去問。這一點看似無意,卻是他所有大計的基礎——人才儲備。
他不可能將大唐的所有自己需要的人才網羅過來,他不是神,不是仙,隻是一個擁有先進知識和預知曆史走向的蝴蝶,說句不好聽的,或許某一時刻他撥動了曆史車輪的軌跡,自己再次消失或死亡都是尚未可知的事情。
他需要技術方麵的人才來將他腦子裏記著的東西變為現實的生產力,他需要管理方麵的人才來將這些生產力整合並飛躍成財富,他需要政治方麵的人才來貫徹今後他可能采取的改革措施......他需要太多的人才,而培養這些人才的人才卻還未出現,需要自己身體力行去教,去開啟。
這是他讓家人收留孤兒的原因,他們將成為火種,提前共享他腦中和“金手指”中的知識,或許在以後的日子裏,能成為延續華夏文明的火種,並為子孫後代開啟新時代之門。
歐陽揉了揉腦袋和眉頭,有時候不自覺的感覺到壓力很大。這本不是他所希望的生活,卻是他必須麵對的生活,想要不負這第二次生命,想要尋找到未知的妻兒,他必須一步一步來,可這每一步在別人看起來神奇無比、輕鬆自然,卻隻有他自己知道其中的辛酸苦辣和精神以及心理的雙重壓力。
“呃——”他將一疊圖紙扔在一旁,深吸一口氣,努力力順自己所要做的條條框框。
“八郎可在?”一聲蒼老的聲音從門外傳來,歐陽一聽,竟是楚天。暗忖這老頭子大中午的跑來找自己做什麼?不是讓自己有時間去找他聊麼,怎麼自己放馬殺過來了?
想歸想,還是起身整理一下著裝,開門去看。這一看倒讓他吃了一驚,楚天帶來的兩位弟子和五郎齊齊站在他身後,笑嘻嘻的看著自己。
好麼,說曹操曹操到,剛才還想著自己和這一眾人如何一步步將鋼鐵的冶煉弄好,不想人都自己跑來了。歐陽笑嘻嘻的看著眾人行禮道:“伯父好,各位大哥好!你們這是?”
“八郎,怎麼著,想讓我等在這冰天雪地裏和你聊天麼?這可是待客之道?”楚天撫須,難得的開起了玩笑,看來老頭子心情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