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北伐定策(上)
【182】北伐定策(上)
長安城外曠野,幾隻冬鳥正在地上啄食,一陣悶雷聲傳來,驚鳥四起。
隻見遠處飛來一騎,通體火紅,其速如風。四蹄翻飛處積雪飛揚,就如同一片紅雲電射而來。
馬是好馬,騎手亦神。那坐於馬上之人一聲長嘯,雙手持韁忽的閃身於左,身離馬背,雙足疾點地麵又猛的躍起。待躍起在空中並不安坐,而是一手撐在馬背上又閃身於右,再次做了一個驚險至極的動作。如此反複而行,就如同嬉戲一般輕鬆盈巧,絲毫不見費力。
待到盡興時竟是雙足立在馬鞍上,半蹲著身子單手持韁,在烈馬疾馳間竟如履平地一般!
奔馬由遠及近,馬上之人再次長嘯,向著離他不遠處的人群雷奔而來。
眼看將要衝撞到眾人,這騎手竟是猛的提韁,紅馬“希律律”的一聲長嘶如弓而立,生生止住了衝勢。他笑嗬嗬的跳下馬背,牽著馬向眾人走來。
人群中為首一人年約六十,身形削長,站在那裏就如同青鬆一般挺拔,不怒自威。他一手輕撫美髯從頭看到尾,臉上笑意不減,向走來之人恭敬喊道:“皇上!”
“靖兄!你育出的良驥果然不錯!”那騎手朗聲笑道,臉上神采飛揚,似對這匹紅色戰馬極為中意。他正是當今大唐天子李世民。
“再好的馬,也要好的騎手駕馭才能跑得快!看著您的身手,我就想起當年那個在虎牢關下率領數百騎直衝竇建德連營的秦王了!”那被李世民稱為“靖兄”的男人正是如今大唐軍事第一人——李靖。他看到李世民登基三年,這一身在征戰中練出的馬上功夫仍未丟掉,豪情漸起,不由提起當年往事。
李世民一聽笑容更盛,朗聲道:“其實朕最留戀的,就是那些風雲際會的日歲月。昨日朕收到了侯君集的奏報,他已經渡過漢水,平了丁節,隻剩下小股殘匪。往後與朕爭鋒的對手越來越少了!”
兩人撫臂而行,走入不遠處的營帳中,分坐矮凳上感慨了一番。在他二人腳跟前鋪著一張長約一丈寬三尺的巨大輿圖,畫的正是大唐和周邊各國的山川水流,城鎮地名。李世民收了豪興盯著地圖看了半晌,沉吟不語。李靖在一旁看到他的表情出聲道:“看來皇上要準備今冬北伐了!”
李世民眉毛一挑,長歎道:“就算是咱們不想打,頡利也不讓啊!三年靜養初見成效,咱們最難的這口氣也喘過去了,朕派長孫無忌去各地巡視春耕之事。如果今年能有個好收成,朕將盡起大唐之師,北伐頡利,去除這個北方的心腹大患。”
他所說之事乃振奮人心之事,可語氣卻不怎麼激昂,甚為平淡。
李靖聞言擰起眉頭,直言道:“皇上,我勸你還是打消這個年頭吧!”
李世民聽的一愣,沒想到自己這個知心的柱石竟是唱了反調。頭也不抬回了一聲:“你何出此言?”
李靖沉吟一刻,不知道是否該將自己心中所想直言於麵前的天子。他抬頭看向正在帳外巡遊的騎兵,不禁又是回憶起了往昔崢嶸,似是下了決心扭頭拱手道:“因為我從皇上的眼神裏已經看出,此戰必敗無疑!臣跟隨你十幾年了,美意當戰鼓雷翔的時候,我就能從你眼中看到勝利的希望。可是現在你眼神裏卻是被迫和無奈。你之所以要北伐,是因為你身為大唐天子,不得不對天下有一個交代。麵對稱雄北方多年的頡利,你根本就不敢去想‘勝利’這兩個字!”
李世民雙手扶膝,麵色有些不鬱。雖然被李靖說中了自己心中要害,可他麵對這位十幾年來亦臣亦友亦兄弟的大唐第一戰神,卻是無論如何也狠不下心來責備,更不願意說一句謊話。
他輕歎一聲道:“靖兄啊,也就是你能看出朕的心思。這事朕從來沒有對任何人說過。好幾年了,朕常常在噩夢中驚醒。在那個噩夢中,二十萬胡騎的鐵蹄將整個天下都震的發抖,包括我的心......”
李靖凝視著李世民的雙眼,堅毅的麵容竟出現了一絲波動:“皇上,如果你的心中有這樣的恐懼。那又如何指望將士們衝鋒陷陣,奮勇殺敵呢?”
李世民聞言起身,背手繞過地下的巨圖,雙眼闔起不願多言,隻吐出一句話:“朕何嚐不知道這一點?”
李靖看到皇上竟是生了怯意,不由心中一顫,這已不像早年那個萬軍中睥睨四方的秦王了。他感到胸中越發憋悶,又不是沒有辦法了,為何皇上如此消沉?
“皇上,這十幾年來,頡利以鐵血統治草原,用無數顆落地的人頭,來樹起他至高無上的威嚴。殊不知越是這樣,他貌似強大的聯盟就越發脆弱。現在所有人都明白,草原已經變成了頡利一個人的草原,那麼戰爭也就變成了頡利一個人的戰爭。一個人如何能敵得過同仇敵愾的一朝?皇上,當你想起這一切的時候,你的心裏還會有恐懼嗎?隻要皇上的心裏沒了恐懼,這個貌似強大的巨人就一定會被我們徹底的打垮!”說道這裏李靖已是頗為激動,單手成刀猛的向下一切,就好似突厥已被自己擊了個粉碎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