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人都是點頭稱是,李世民看上去略顯疲憊,身旁太監眼尖,一聲悠長的“退朝”聲響起。
太極殿旁的禦書房,李世民靜坐在矮幾之後手批禦折。而吏部尚書長孫無忌卻是坐於一旁,將頭扭向一邊,滿臉的不忿,嘟囔道:“就這樣一頂從六品烏沙帽就將功臣打發了,眼下正是突厥猖狂之時,正值用人之際。我這麼說可不僅僅是為他爭一個兵部郎中,而是為天下的寒門爭一口氣啊!你平日裏總是說唯才是用,唯才是用,可你怎麼就變得葉公好龍了呢!?”
李世民停下手中朱筆,斜睨了他一眼,怒斥道:“放肆!你曾經立過大功,又是朕的布衣之交,情同手足。但是你現在不是秦王府的長史,而是大唐的吏部尚書!做事還這麼率性,口無遮攔......”
長孫無忌一聽,竟是激動起來,騰的站起身,氣呼呼的說道:“好,好,我不幹了,不就是一個尚書麼!我還回到長安市上當我的快活神仙去!比這舒坦多了!”說罷將袖子一甩,急急向外衝去。
旁邊的隨侍太監一看,心想這還了得?這是給皇上尥蹶子那。趕忙跑上去半拉半扯將長孫無忌停了下了。
“讓他去!他這是和朕鬧委屈呢!輔機!你的委屈朕心裏有數。你們的委屈朕來解,可朕的委屈誰來解呢?隋朝的滅亡一般是楊帝的殘暴,一半卻是豪門官吏們的腐朽沒落。這一點朕看得一清二楚,在繼承大統的前一夜,朕就寫下過一道詔書,打算把他們統統趕出朝廷去!”說道這裏,李世民竟然也激動起來,起身將單臂一甩,作了個掃走的動作。
然後邊朝長孫無忌走來,繼續說道:“唉,但是打開吏部送上來的官員名冊一看,朕害怕了,為什麼呢?丞相是豪門大族,六部尚書是豪門大族,就連州官縣令也大多是豪門大族!把人都趕走了,朝廷怎麼辦?誰來征收稅賦管理百姓?天下豈不要大亂了嗎?”
他長歎一聲,一手搭在長孫無忌的肩膀上:“更為重要的是,世家大族已立足百年、盤根錯節,祖孫父子相沿襲享盡了尊榮,老百姓雖然是口上罵他們荒淫無度,但心裏卻是好生羨慕!就連跟隨朕南征北戰多年的庶族大將,也是以攀附豪門為榮,麵對這樣的現實,朕不往後退行嗎?”
聽到這裏,長孫無忌早已沒了先前的怒氣,他哪裏曉得做個九五之尊的皇上居然還有這麼多的委屈,“唉”的長歎一聲轉過身來。
李世民搖了搖頭繼續道:“這退和忍的滋味實在是不好受,可不好受又能怎麼樣?我不是還得裝模作樣的訓斥你?誰讓朕是天子,誰讓你長孫無忌是朕的自己人來著?”
長孫無忌聽到最後心中又是刺痛又是感動,“撲通”一聲跪在地下,兩眼含淚,顫顫巍巍請罪道:“皇上,皇上!你就治臣不敬之罪吧!”說罷俯首叩頭不再起來。
李世民俯身輕輕將他拖起,兩手抓這他的臂膀,一字一句說道:“朕擔著這個狼煙未平的國家,還要承受所有的委屈,多麼盼著有一隻手伸過來,替朕補上一塊天啊。就拿歐陽宇這件事情來說,校尉雖小,可到底給了他一個立功的機會不是?再有了正式的戰功,朕就可以論功行賞,到時候戳升他為兵部郎中甚侍郎,不就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了麼?”
長孫無忌顧不得抹去臉上的老淚,心情跌宕。隻是默默的點頭。
而此時,正是歐陽和秦風滅了狼群狼王在向晉陽的歸途上......
長安吏部和兵部的認命才在幾天後剛剛發出,卻迎來了並州都督徐世績的急報。
其中內容並未公布,隻有六部尚書和李世民等有數的幾個重臣才知曉。其中關於在伊盛蘭酒樓將突厥和隱太子所遺之流的兩名關鍵人物抓獲的情報引起了大唐高層的震動,從刑訊逼出來的情報中將可預測,貞觀三年的大唐將迎來突厥這外族的傾巢出動和大唐內部反叛勢力的不斷破壞,這一消息讓剛緩了一口氣的李世民又絞盡腦汁去想法應對。
而附帶的另一個消息——“特種部隊”,卻在戰爭即將爆發的大背景下順利通過,不過李世民卻下了一道暗折,此“特種部隊”直屬都督負責,再上一級直屬兵部尚書和李世民本人負責,不得不說李世民有別與常人的軍事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