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衙內落座,香茗奉上。考公員外郎王岩開口道:“川江,遠山。今年小考聖人專門下旨叮囑嚴考,原因自不必多說,你應該知道。故某一路慢行細考,較之往年要嚴了點兒,也慢了點。某也不多做耽擱,就在神山縣待三日,三日之後,某便離去。”
“哦多謝員外郎提點,某等不敢徇私。本來員外郎要考課,某等已經準備妥當。隻是,隻是這大旱蝗災之事,某等有些事情終是有心無力!”聽到王岩細細講解,李川江心裏有了底,這就是昔年他們二人在京都長安時候的交情起作用了。若果換一個員外郎來,根本不會提點皇上下旨叮囑等事情,直接查考,若出了紕漏也不幫襯。
“既如此,待午宴之後,便開始課考吧。”王岩聽到李川江的話,想起了街上的流民乞丐,一路行來不知道見了多少赤地千裏的景象,對這裏的課考早不報什麼希望。別多死了人就是好的!
中午雖是觥籌交錯,但主客皆有心事掛礙。一眾人這酒席吃的悶悶不樂。
且不閑話,兩日間,考功員外郎考了財賦工田、德品功績,又走訪了兩村子,成績實在中下而已,多半原因還是這旱情和小股的飛蝗導致。很多晚收的小麥成片的被吃光,甚至一粒不留。民無糧,糧奇貴,民生的根本不在,自然沒什麼好成績。弄不好還是個下下的課考成績。直把縣令李川江、縣丞劉遠山急的直冒汗。
最後一天就是盤山村了,李川江想及蝗災和滅黃的方法歐陽宇都有提前的預警,說不定盤山村是另一番景象,且把死馬當活馬醫吧!就看歐陽宇這個李家義子是否有回天之力助他渡過難關。
“川江兄,今日我等去哪裏?要是還如之前兩村,便不去也罷了。恕某直言,兄與某曾在長安有舊,某也不會不幫川江兄,某幫兄運作一番,中中之評可好?”王岩想了想說道。
其實這還真是王岩出手幫李川江,今年本是聖人下旨嚴考,再蝗災和大旱的前提下還能幫他把考績做成中中,已經是念及有舊,留了三分香火情麵在這裏。
“多謝岩兄!某感激不盡!本來不去這第三村也罷,隻不過這村中有一奇人,束發之年已有奇人奇思,是現在村中李姓人家義子,在村中有幾分傳奇之事。某荒唐一次,托他幫手這村子,也不知道怎麼樣,不過想來應該與前兩村不同,員外郎可知,他曾前幾個月有提出滅蝗一策,某已上書刺史了。我等再去一看,可好?”李川江還是不死心,這三個月來,歐陽宇並沒有找過他一次,更沒有找他求過銀兩來運作。他也不太在意,本來以為前麵兩村可以讓考功員外郎滿意,沒想到旱情蝗災齊齊來襲。隻好死馬當活馬醫,最差也還是中中之評。
“哦,還有此等事?不要派快馬去讓他們迎接了,我等自去。”見李川江不死心,王岩心中好笑,這幾道大旱蝗災,豈是一個村子能獨善其身的?
注1:唐朝官服等見作品相關《唐代官服》和《唐代官吏考核製度評述及啟示》。
注2:唐代時稱呼皇帝多用“聖人”,至於和其親近之人或其近侍則稱其為“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