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大宛來使(1 / 2)

第640章 大宛來使

第640章 大宛來使

獻象忍不住轉頭看向劉欣,卻見劉欣隻是微笑不語,並不問他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一副對他極度信任的樣子。獻象一咬牙,拱手說道:“劉大人,剛才接報,大宛、疏勒、莎車三國的使者一齊到了西城,請大人示下。”

劉欣擺了擺手,說道:“於闐現在還是你作主,見與不見,你自己看著辦好了。”

獻象搖了搖頭,說道:“小王正欲稟報大人,前些日子大宛國派來使者,邀請小王共同出兵,沿途襲擊大人的商隊,被小王婉言拒絕了。如今這三國同時派來使者,恐怕來意不善。小王已經決意歸順大漢,自然不會再見他們。小王這就派人將他們全部抓起來,交予大人處置!”

“兩國交兵尚且不斬來使,抓他們做什麼?”劉欣笑了笑,說道,“他們既然來了,就請他們一起參加酒宴吧。”

獻象額頭上的汗都下來了,他比誰都清楚,大宛、疏勒、莎車三國的使者是幹什麼來了。

現在,大漢王朝就好比是一棵大樹,而西域諸國便是躲在樹蔭下的小樹。雖說大樹底下好乘涼,卻也永遠不可能長得高過大樹去,隻有這棵遮陰的大樹倒了,他們這些小樹才有可能茁壯成長,甚至取代原先大樹的位置。

前段時間風雨飄搖,這棵大樹便似乎有些不太穩當,正是小樹茁壯成長的好機會,西域諸國都蠢蠢欲動。他獻象也不是沒打過主意,上次才沒有立刻答應賈詡。現在,風好像停了,大樹還站在那裏,獻象自然要繼續躲在樹蔭下麵了。

而大宛則不同,他並不在這片樹蔭下麵,所以他還有機會繼續長高,但是漢王朝這棵大樹正準備將自己的樹蔭拓展到他所在的位置,他自然不會甘心了。

前次賈詡返回長安以後,大宛王就糾合莎車、疏勒二國,組織了一支三千多人的騎兵,深入鄯善北部的沙漠,準備劫殺來自大漢的使團。誰知道,這次的大漢使團卻是劉欣親自率領,而且隨行有一萬多人的軍隊護衛,結果反而將那三千多人的伏兵予以全殲。

被劉欣釋放的那些俘虜,現在已經陸續回到各自國家,向他們的國王彙報了失敗的經曆。然而,利欲熏心的大宛王卻沒有從這場實力懸殊的較量中吸取教訓,反而滿腦子全是劉欣隨行所攜帶的大批絲綢和白瓷這些珍貴貨物,他眼紅了。當他從敗兵口中了解到,這支漢軍總共也就隻有一萬五千人,並且分別在扜泥城和周邊的幾個村子駐紮了一部分軍隊的時候,大宛王心動了,因為真如這些敗兵說的那樣,等劉欣的隊伍到達於闐的時候,恐怕隻剩下幾千人了。

大宛國位於蔥嶺以西,是一個農耕國家,人口三十多萬,盛產糧食、葡萄和良馬。但是,大宛這個農耕國家又和大漢不同,他實行的是與遊牧部落相近的全民皆兵政策,因此可以在短時間內集結起六萬軍隊。大宛王藍封頗具野心,多次越過烏孜別裏山口侵入莎車和疏勒境內,屢敗兩國軍隊。現在,莎車、疏勒兩國都對大宛稱臣納貢。但是,如果劉欣重建西域都護府的計劃得以成功,大宛就不可能再控製莎車和疏勒了,這也是藍封想要劫殺大漢使團的主要原因。

雖然前一次伏擊以失敗告終,但一個更好的機會擺在眼前。大漢使團的護衛人數越來越少,並且離大宛越來越近。這時候,如果藍封集結全國的軍隊,再加上莎車、疏勒和於闐三國的相助,以數十倍的軍力,可以說是一場穩操勝券的戰爭。隻要擊敗了這支漢軍,甚至生擒漢軍的主將劉欣的話,大漢的西域都護府就永遠也不可能重建起來了。

雖然上次獻象沒有答應派兵參加大宛組織的聯軍,但是也沒有將這件事通知漢人,以使漢人預先有所防備,所以藍封又一次派來了使者。

上次也是這三個使者前來西城,請求獻象派兵相助的。聽說獻象已經設下了酒宴,三人都滿懷欣喜,輕車熟路地便來到了於闐王宮的大殿,卻發現端坐上首的並非獻象,而是一個身著白色長袍的年輕漢人。

大宛使者延塞大吃一驚,再往四下一看,卻見獻象正在左側席上相陪,不由手按劍柄,厲聲喝問道:“你是何人?”

獻象急於和大宛等國劃清界線,起身喝叱道:“大膽!見了劉大人還不趕緊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