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人市(1 / 2)

第635章 人市

第635章 人市

今天在集市上走了一回,讓劉欣看到了西域對來自大漢的商品需求十分迫切,他必須抓住這個契機,讓西域諸國看到重啟商路能夠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利益。因此,劉欣便讓賈詡給沮授寫了一封信,通知他不必等到西域都護府的重建便組織商隊,同時取消絲綢和白瓷隻能由官府專營的命令。

因為絲綢過去就是通過民間輸往西方的,劉欣已經決定放棄與民爭利的錯誤做法。不僅如此,他還打算進一步讓利於民。在信中,他命令研究院將一些燒製瓷器的技術有選擇地傳授給有興趣的普通百姓,讓這些百姓可以燒造出一些低端的瓷器產品。這樣,研究院生產出來的瓷器就相當於明清時代的官窯,而普通百姓燒製出來的則是民窯。

今天在圖布羅的店鋪中,劉欣發現,價格低廉的各種陶製器具在扜泥城中還是頗有市場的,而在許多方麵,瓷器肯定比陶器更加實用。研究院出產的官窯白瓷固然精美,但成本也相對較高,而且不可能大批量生產,隻能走高端路線。如果將燒製瓷器的技術推廣到民間,就相當於在各地開辟了許多新的窯場,產量自然也就可以成倍增加。民窯產品當然不可能像官窯產品那樣做到盡善盡美,但是卻價格低廉又不失實用,完全可以滿足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需要,這將成為商隊的又一個拳頭產品。

雖然放開了民間經營絲綢和瓷器的限製,但劉欣又在信中列出了一些核心技術,要求沮授明令各地官府帶回控製,任何人都不能將這些技術泄露出來。這些核心技術不僅涉及到製瓷、造紙、印刷,還和絲綢、茶葉的生產息息相關。

劉欣清楚地記得,在後世,宣紙的泄密常常被人當作一個經典的案例提起,但在他的記憶中,還有一件事也令他印象深刻,而那件事正和絲綢有關。

傳說在很久以前,養蠶、繅絲隻有漢人才會。因此曆朝曆代,在東西方貿易中,絲綢一直是漢人的拳頭產品。但是西方的一些國家並非單單購買絲綢織物,有時候他們還會購買大量的生絲,然後自己進行紡織,其中有一個國家甚至將這個當成自己國家的支柱產業。後來,由於絲綢之路時斷時續,他們無法獲得足夠的生絲,大量織工無事可做,漸漸陷入窮困潦倒的境地。最後,這個國家的國王萬般無奈之下,隻得派人曆盡艱辛遠赴東方,偷學了養蠶、繅絲的方法,並且帶回了蠶種。從此以後,雖然絲綢仍然是東方的主要貿易商品,但價格卻再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樣堅挺了。這個故事究竟發生在哪個國家,劉欣已經記不清,但是深刻的教訓他卻無法忘記。

同樣的事情在後來還曾經發生在茶葉生產方麵,英國人利用傳教士從中國偷取了茶葉的種植和加工技術,一舉打破了中國在茶葉生產上的壟斷,並且打造了自己的茶葉品牌。

劉欣可不是一個國際主義戰士,國外的技術隻要能夠學到的,他都想學。就像人在圖布羅的店鋪中看到的那些農具、兵器、盔甲,他就要全部弄回去好好研究一番。而對於中國人掌握的技術,哪怕隻是很無關緊要的東西,他都會像對待珍寶一樣捂得緊緊的,絕對不能讓外國人偷了去。

燒製瓷器、造紙、印刷這些技術比較容易保密,隻要將那些作坊和熟練工匠控製起來就可以了,比較困難的是如何去保守種桑養蠶和培育茶樹的秘密。不過,這些問題不需要劉欣親自考慮,他在信中把這個任務下達給了沮授,讓沮授去製定嚴格的法令設法解決便是。

在賈詡寫信的時候,劉欣並沒有閑著,他也親自寫了一封信給馬芸。在寫給馬芸的信裏,劉欣當然要傾訴一下思念之情了。這樣一封信自然不便請賈詡代勞,劉欣隻得自己動手,幸好他跟隨蔡邕練了許多時的書法,一手毛筆字卻也說得過去。劉欣雖然能夠輕鬆地看懂文言,自己卻寫不出來,這封信也隻好是用現代的大白話來寫了。不過,劉欣也不擔心這封信被其他人看見,因為他是用簡體字寫的,即使別人看見,也不會認識這些字是什麼意思。

劉欣專門給馬芸寫這封信,當然不會僅僅是為了告訴她,自己想她了。劉欣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問馬芸,那就是關於古羅馬的情況。劉欣雖然自己不清楚這個時代羅馬的情況,但他相信馬芸一定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