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雪落長安(1 / 2)

提示:

1:本書是完全架空的曆史,與真實曆史一點關係都沒有。背景裏的九州和真實曆史上稍有差異,請勿深究。

2:為了行文方便,人物沒有表字。

3:魏無忌曆史上確有此人,給主角取此名隻因為名字好聽,並且作者內心欽佩魏無忌。曆史上的信陵君與本文毫無瓜葛。

太元五年,長安,冬至。

距離諸侯進京還剩三天。

入苑坊,涼王府。連日的大雪早已將涼王府包裹,大風裹挾著寒意吹向正廳大門。廳內卻是一片溫暖景象,大成太子姬元昆居首,涼王世子魏無忌、蜀王世子諸葛遠、趙王世子範慷、齊王世子薑致仁、燕王世子顧啟、吳王世子蘇由之、楚王世子周全、商王世子袁頌、晉王世子王破虜,九位世子分坐左右。

最年幼的袁頌早就按捺不住性子抱怨起來:“你說父王來就來吧,怎麼皇帝伯伯這麼嚴肅,還讓我們待在王府,隻能讀書,不準出門,要不是今天偷偷跟著太子哥哥溜出來,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出門呢。”

其他人都微微一笑,倒是和袁頌年齡相仿的薑致仁開口嘲笑起來,“你定是又沒有認真聽先生授課,先生說了,三天後的大典是兩百年前烈武帝就定下的,到時候九王齊聚長安,熱鬧極了。你這小子,天天喊著要見你父王,如今倒是要見到了反而不樂意了。”

坐在左上首的魏無忌也是點了點頭,細細算來,他離開涼州、離開父王也有十年了。

五歲那年,父親依照長安之誓,將作為涼王嫡子的他送往長安,他們便再也沒見過麵。想到三天後的見麵,魏無忌竟是有些恍惚。

其實,薑致仁也並沒有聽認真聽過先生授課。他和袁頌,兩個常年挨先生板子的人,哪裏知道什麼過往。依先生所言,三日後的九王進京隻是長安之誓的一部分。兩百年前,烈武帝姬長歌和新封九王於長安盟誓,原本藏於太廟。九王各懷拓本一,皆奉於宗廟之上。

長安之誓共分為五部分,分別為:

一:永生永世奉姬氏為帝,有欲亂天下者,天下共擊之。

二:一帝九王的局麵永不改變,不再增加任何異性王,姬氏新王不得封往九州。

三:九王每十年必須進京一次,其餘時間不得出封地。

四:一帝九王的繼承人必須為嫡長子,九王的嫡長子五歲時必須全都送往長安,直至及冠。

五:違背長安之誓之人,天下共擊之。

長安之誓,既給九王以萬古不易的王位,也給九王套上了掙脫不開的枷鎖。九王一生都在封地與長安之間徘徊,九州山河,隻能睹其一隅。想到此處,魏無忌心中也是不暢快起來。按照先生偷偷藏起來的書上所說,少年人當效仿烈武帝,縱馬山河,策馬九州,建不世之奇功,救萬民於水火。如今卻被皇帝伯伯禁足於王府之中,生怕這九位世子搗亂擾了大典的順利進行,魏無忌不免腹誹起了老皇帝。

見此時屋外白雪紛飛,屋內兄弟齊聚,自己又是胸中鬱鬱,按照先生的藏書所說,正是喝酒的好時候。自己這幫兄弟,都還沒有及冠,平常是碰不得酒的。隻有當每年涼王進奉貢品時,世子殿下才能偷偷拿出多餘的一點,十個人分小小的一杯酒。如今九王進京,聽說皇宮準備的酒是九丹金液。魏無忌沒喝過這酒,但聽這霸氣響亮的名字,想來不會是凡品。

想到此處,魏無忌開口道:“都靜一靜,靜一靜啊。我想到一個辦法,可以解悶。不過得大家配合才行。”

聽到此話,所有人都看向他。魏無忌這人什麼都好,就是喜歡賣關子。大家都知道這人什麼德性,但架不住每次他出的點子都還挺好。每次偷先生的書看他都能準確把握先生回來的時間,還能把書原模原樣的放回去,逃先生的課他能找理由,去平康坊還能裝模作樣看花魁。

範慷可不慣著他這臭毛病:“魏老二你有話趕緊說,別磨磨唧唧的。”

魏無忌在十人裏麵年齡排行第二,大家都叫他老二,哥幾個對這個稱號極為滿意。魏老二起初還做過抗爭,但架不住兄弟幾個叫的順口,也就聽之任之了。

“每次九王進京,宮裏都是用九丹金液招待的,想來能用來招待九王的酒,定不是凡品。今日大雪,正適合喝酒。有沒有人想跟我去宮裏走一趟啊。”魏無忌不緊不慢的說道,說完便笑嘻嘻地看著眾人,這幾個人的脾氣,他最是清楚,定會答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