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寫這個劇本的時候,林銘宇極為認真,足足用了一個星期才完成了整個‘創作’。其程度甚至超過了去年‘創作’《瘋狂的石頭》的時候。
這其中雖然有林銘宇對這部戲的希望在裏麵,但更多的不過是這部小說,還是是前世的那個電視劇劇本,都有一些明顯的漏洞存在。
比如按照史實而言,黨的軍隊是要講政*治性的。
但不管是小說還是電視劇中,對這一點都沒怎麼提及。李雲龍和楚雲飛兩人在交往中也實在是太過感性而缺乏理性!雖然這樣更為突出了那種戰爭之間英雄與英雄的惺惺相惜,在鐵與血隻見凸顯出了一種男人的熱血浪漫情懷。
而且文中楚雲飛有一句台詞:說國共兩黨、兩軍的搏殺,之所以不可調和,隻是兩種文化之間的衝突。
這句話雖然乍一看起來比較有理,但卻是大大違背了史實,經不起細心的琢磨。
輕輕的一句‘文化’就抹去了民黨代表的官僚資產階級、地主階級、買辦階級與G黨代表的工農階級之間為奪取國家領導權的鬥爭實質?這不是大大的違背了史實是什麼?
雖然影視都講究,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但有些地方卻是要盡量做到還原的!特別是在這種以‘真實’著稱的影視劇中,若是在這些地方模糊不清甚至是刻意篡改,豈不是對觀眾起到了誤導作用。
所以,林銘宇在寫這一段劇情的時候便加進了一些旁人的憂慮,讓更為理智的趙剛對李雲龍進行了一番勸誡,雖然最後李雲龍依然故往,但這卻點明了當時的曆史環境,同時也沒有對那種英雄相惜的熱血情懷有所影響。
同時還有解放戰爭結束後,楚雲飛離開大陸前往台灣的情節,也是他重點改動的一點。
原文原劇中的描繪是,1949年11月,楚雲飛率殘部撤離大陸,並登上‘青雲號’護衛艦向台灣駛去,登艦前他隻捧起了一把祖國的泥土帶在了身邊。
乍一看來,這句話好像並沒有什麼毛病,但仔細一看這毛病卻是大的不能再大了。楚雲飛當時可是撤離到台灣啊,那可是中國的領土,不屬於外國,這裏怎麼能用‘祖國’二子來描寫他離開的心境呢?
恐怕當年的蔣先生本人也不會認為自己是離開了‘祖國’吧,這是個原則問題,也是個不容犯錯的問題。
……
除了這些,其他的一些諸如趙剛給俘虜做思想工作的情節,他也有所改動,加入了一些‘憶苦’‘現身說法’等真實元素,讓俘虜們後來徹底投降的情節變得更加自然合理。
這樣一來,在參考原著的同時外加以一眾的修改後,他便終於完成了這個劇本。
不過,雖然完成了這個劇本,但他卻沒有直接交給趙子晨,而是開始了另一部劇本的創作。
這部古裝的情景喜劇,被他‘命名’為了《武林外傳》。
其劇情主要是圍繞著一個在虛擬的明代(約在永曆年間)小鎮,‘七俠鎮’中‘同福客棧’裏的女掌櫃佟湘玉和她的幾個夥計展開。
劇中人物主要有摳門之極、風情萬種、婆婆媽媽的女掌櫃佟湘玉,武功高強會點穴、有著盜聖身份的跑堂小二白展堂,亂闖江湖的俠二代、喜歡動手動腳有著野蠻女友氣質的打雜小二郭芙蓉,成天幻想當大俠漲工資的廚子李大嘴,子曰不離口卻手無縛雞之力的賬房先生呂秀才,葵花派高手卻愛情失敗的寄宿客祝無雙,想逃學愛吃糖葫蘆的掌櫃小姑子莫小貝,還有兩個成天吵著破大案子卻糊塗的要死的捕快老邢和燕小六……
這部劇本的劇情因為是一段一段的,與之前的《亮劍》比起來卻是簡單了太多,甚至此時的林銘宇已經忘記了太多打得劇情,卻仍然能靠著自身水平將其補齊。
不過簡單歸簡單,但這卻是個體力活。
想想前世那個高達80級的《武林外傳》,林銘宇便不禁一陣頭大了起來。
不過對此他倒也不是沒有辦法,既然一個人寫起來很費力,那就多找一些人來寫唄,反正這隻是情景喜劇,劇情也是一段一段的,隻要不偏離主題,那是怎麼寫都行啊!
想到這點,他便提著完工了的《亮劍》和寫好了大綱與開頭劇情的《武林外傳》去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