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回憶(1 / 2)

夏夜,鹿妤突然驚醒,白皙的額頭上布滿細汗,她做了一個噩夢。

夢裏家人都在反對她做的決定,甚至把那張對她來說極為重要的紙對半撕了。

鹿妤伸手打開床頭的夜燈,把壓在枕頭底下的東西拿了出來,大紅色的長方形硬質封袋,裏麵是一張薄薄的紙片——錄取通知書。

她盯著好一會兒,又把它放了回去。

還好是個夢。

可她卻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了,起身下了床,赤著腳踩在地毯上,走向落地窗邊,拉開厚重的窗簾。

外頭一片漆黑,淅淅瀝瀝地下著小雨,透明的窗上投下了她單薄的身影。

A、B、C、D四個區,是不是隻有在漆黑的夜晚才顯得不那麼有差距?

“唉。”鹿妤輕輕地歎了一口氣,退一步陷在軟軟的沙發裏。

自她有記憶起,這裏就被分成了四個區,而這四個區就像等級優劣一樣排列著,A區,居住的都是有權有勢的人,俗稱貴族區,而D區的人連生活都顯得有些困難。

本來她並不在意這一切,直到三年前楊青怡的一番話,讓她意識到自己並不代表所有人。

那年家裏的生意一度受到重創,楊青怡不管不顧,執意要去B區念書,離家時所說的話仍舊徘徊在她的耳邊:“鹿妤,別再天真了,你還想回去過苦日子嗎?我是受夠了,你也為自己考慮考慮吧。”

原來,她是這樣想的。

這一番話聽得鹿妤心寒,她以為以前的日子雖然過得苦,但也不至於讓人如此厭惡,現在,家裏出現了一點問題,她也避之不及。

當初的決定,讓楊青怡成為自己的姐姐,到底是不是個錯誤,鹿妤這些年來不止一次的想過。

夜深人靜,一個人很容易陷入回憶之中。

十一年前。

鹿妤和一群小孩子,還有一個四十幾歲的婦人在一個老舊的院子裏生活。

孩子們都親切地喊那婦人“張媽媽”,她對每個孩子都很好。

天剛亮就起來準備早飯,雖然隻是些許稀飯饅頭,也隻夠飽腹,但孩子們依然吃的很開心。等孩子們吃完早飯,還會教他們讀書寫字。然後一邊在桌旁拿著針線縫補那些破舊卻勉強還能穿的衣服。

院子時不時有陌生的大人進出,偶爾會帶走其中的一個小孩。

後來,鹿妤才知道,她生活的是一家設施並不完備、經營條件艱苦的孤兒院。

在鹿妤七歲生日的那天,難得的有個小蛋糕。張媽媽告訴她,是新爸爸新媽媽買的,以後跟著他們要好好生活,要乖。

她知道,在這個院子裏跟著大人走的小孩,不會再回來了。

所以,當新爸爸新媽媽拉著鹿妤的小手往外走時,她止不住地回頭,腳步沒了平常的歡快。

院門口停著一輛黑色的高檔汽車,嶄新的與這周圍格格不入。

這是她第一次踏出院子,打量外麵的世界。

鹿妤有些緊張地拉著自己皺巴巴的衣角,慢吞吞地坐進了車裏。

新爸爸新媽媽都很溫柔,臉上帶著笑。

新媽媽還給了鹿妤兩顆牛奶味的糖果,摸了摸她的頭。

然而車子即將發動的時候,張媽媽卻攔住了車。

一小女孩眼睛紅紅的,站在張媽媽身側。

鹿妤認識,她叫楊青怡。

新爸爸新媽媽下了車與張媽媽交談,鹿妤透過車窗,看到了他們露出為難的表情。

在車裏聽不到他們在講什麼,也不知過了多久,新媽媽打開了後車門,矮下身來和鹿妤對視。

“小妤,你願意多個姐姐嗎?”

鹿妤下意識地看向楊青怡。

楊青怡是院子裏最漂亮的小孩,也是唯一一個和她同齡的小孩,隻比她大了一個月。

雖然兩人並沒有玩在一起,但看著快哭出來的楊青怡,鹿妤還是怯怯地點了點頭。

鹿妤伸出手把其中的一顆奶糖給楊青怡,隻不過她並沒有接。

當時的鹿妤以為她不喜歡吃糖。

鹿妤小時候待的孤兒院就位於D區,經濟跟不上,生活條件也很落後。

而新爸爸新媽媽把她倆帶到了C區,在這裏落了戶。

新爸爸汪益東和新媽媽餘敏都是非常開明的人,並沒有強迫兩人隨他們姓,仍然保留了她們原來的姓名。

就這樣,鹿妤和楊青怡成了汪家的一份子。

雖然兩人都是領養的,但汪爸汪媽都很疼愛她們,一直把她們當親女兒對待。

所以,當大女兒說成績提高不上去要去B區念書的時候,即使生意上出現了問題,汪爸還是拿出了最後的一點閑錢,托了不少關係,讓她如願。

這些年來,汪爸汪媽一直覺得兩人相處的不錯,隻有鹿妤知道,這個姐姐從來對著自己就沒有過好感。

C區近幾年的經濟發展不錯,汪爸轉業開了一家西餐廳,生意紅火,賺了不少,家裏有房有車,生活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