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洛斯恒星位於三維β宇宙20485星係,距離β宇宙原點大約1.6萬兆星裏。
恒星柯洛斯已經度過一百二十億柯年的時光,作為一顆黃矮星來說,算是高壽了。
20485星係位於β宇宙的邊界,恒星數量稀疏,加起來也隻有45顆恒星。
而柯洛斯恒星位於20485星係的邊緣,是β宇宙最邊緣也最荒蕪的地區。
比鄰柯洛斯最近的恒星,年輕的白矮星摩瑟翁尼,距柯洛斯也有三億星裏。
在廣袤而虛空的宇宙中,本來並不算明亮的柯洛斯恒星,隻是在黑暗中顯得格外的耀眼。
雖然鄰居們都很遠,但恒星柯洛斯也不算孤單,它有一個孩子一直圍繞在它身邊。
行星柯洛達姆,它或許是整個β宇宙,最最邊緣的行星。
所以它絕對不是行星裏的‘富二代’,柯洛斯恒星周圍也沒有其它行星,所以柯洛達姆是‘獨生子’。
在過去的幾十億柯年,柯洛達姆一直比較符合宇宙邊陲的定位:荒蕪。
如果造物主有名字的話,他一定叫做‘偶然’。
就這樣一顆位於宇宙邊陲的行星,卻在柯洛斯恒星即將走到盡頭之際,孕育出了文明。
或許新生文明,是值得興奮的,但恒星柯洛斯的壽命,即將走到盡頭。
柯洛達姆文明的野蠻生長,與柯洛斯恒星的極速衰老。
文明與歲月的交點,卻在盡頭。
當然這種盡頭,隻是理論上的,或許該有幾千萬柯年,或者幾億柯年。
但柯洛達姆人似乎要把這種理論在短期內得以實現。
...
柯洛斯這個名字,就是行星的新生文明取的,他們能被稱為文明,因為有了可以記載的文字。
他們把太陽神命名為柯洛斯,又把大地之神命名為柯洛達姆,人類也就自稱為柯洛達姆人。
後來,20485星係的每一顆恒星都被柯洛達姆人取了名字,比如比鄰恒星摩瑟翁尼。
遠古時代的柯洛達姆人對於天空的認知也就白晝之下的一個耀眼的太陽以及夜空之中四十四顆顆暗淡的星星。
人們總是喜歡講星星的故事,往往一顆星星就能編出一個故事。
所以星星特別少的柯洛達姆人故事也就特別少了。
柯洛達姆行星是一顆美麗的星球,星球的表麵65%被海洋覆蓋。
相對狹小的陸地麵積,並不能影響柯洛達姆人的繁衍與發展,反而促使他們對身體的進化,更加適應行星的環境。
他們本來並不是行星上最強大的生物,陸地上有體型龐大的柯洛柯獸,海裏有成群結隊凶猛的卡瑪卡魚。
柯洛達姆人為了生存,進化出了翅膀,學會了使用身體飛翔,進化出了腮,可以海裏呼吸。
最不可思議的是,他們學會了交流。
柯洛達姆人有了文字,但卻不需要語言,他們可以通過精神與行星上任何一個柯洛達姆人溝通。
受益於這種精神連接,全世界的柯洛達姆人很快組成了社會基本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