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還要從李長生大學畢業那時候說起。
李長生農村人,聽說上麵還有個哥哥隻不過夭折了,所以父母給他取名長生,頗有一番寓意。
乍一聽到李長生這個名字的時候,給人一種中年人的感覺,要不然就是上世紀的名字,再不然就是仙風道骨修士模樣。很難讓人聯想到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大學生,應聘的時候也被取笑多次。
然而,李長生相貌平平,成績更是稀鬆平常,考上大學還是因為體育生而特招的,本以為能在體育方麵有所成就,結果選的專業還是當時風頭正盛的BB機修理與保養。
好不容易混到大學畢業,卻因沒有對口專業寸步難行。誰能想到他學專業時BB機還是難得一見的移動通訊工具,短短幾年科技迅發,各種移動通訊設備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各種智能機,電腦,汽車,甚至手表都能撥打電話。科技的迅猛發展也是打了李長生一個措手不及的。
同專業的都已分分轉行,隻有李長生一個農村娃沒有好的發展道路。這個月給飯館打雜,下個月商場保安倒也安逸,李長生有一個女同學肖萌,從小學到大學一直是校友,可能這就是緣分。因為肖萌時常救濟他,從不至於餓死。
按理說肖萌對李長生的態度,身邊人都能看得出,隻有李長生這個傻子把男女之情當哥們處,像一塊捂不熱的石頭一樣。
“長生你這工作也不穩定,倒不如創業拚一把?”夜晚路邊燒烤攤上肖萌和李長生聊著。
“創業?幹什麼好?還是算了吧,你也不是不知道我,一個月就這三千多的工資,家裏上交一半,剩下的都不夠我生活,哪有心情創業。”李長生不是沒有想過創一番事業,但是這個社會就這樣,你決定做了他就變天了,就好像他的專業一樣,想想就是苦笑連連。
“我知道你的困難,因為專業的問題你瞞著家裏人在外打工,這些我都知道,可這也不是長久之計啊”
李長生從畢業後一直瞞著家人工作的事情,跟家人說自己有份體麵的工作,一個月三千多的時候,他爸媽都覺得孩子有出息。確實,在大學生實習那會一個實習生隻能拿到六百到八百的工資,李長生卻賺到了三千,一人打好幾份工,從淩晨到半夜,很是能吃苦。
但是,畢業一年的時間,別人工資蹭蹭往上漲的嚇人,李長生還是拿著固定的三千,不免有些失落。想到這裏李長生沒有說話。
“這樣吧,我最近看好了一個小買賣,步行街夜市有個攤位轉讓過去看看能做什麼”肖萌一心引導李長生創業做生意。
“轉讓?那費用應該不低吧?”雖然心裏有想法,但是還要切合實際。
“這個你放心,費用算我的,賺錢咱倆平分”肖萌笑到。
既然都說到這份上,也沒必要推三阻四。當晚倆人就去了也是看攤位,研究小買賣。李長生去夜市的次數一隻手都能數的過來,從小家境貧寒,上學時便省吃儉用,沒有需要他是不會花錢,更沒時間去閑逛。
半夜十點的也是正是人最多的時候,倆人不急不慢的看個一個個攤位,心裏想著做什麼能賺錢。一圈下來發現居然不知道幹嘛了。最後還是肖萌提議從成本最小的玩具開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