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龍威壓百官
“東陽?”這時,身後一聲輕喚。
裴東陽回身,看見喚者玄袍金邊,外罩三爪赤龍服,清瘦卻不失穩重,隱隱顯露出上位者的威嚴,此人正是南朝皇帝——傅修宜。
“陛下。”裴東陽趕忙行俯首禮,卻被來者輕輕扶起。
“晨起多雨露,愛卿就不必行禮了。”傅修宜溫言,“早起同雲妃掌些筆墨,未成想你在殿外候我。”
“臣有朝務同陛下商議。”
傅修宜頷首,回首望向身後的佳人,團扇掩麵,清雲紗衣勾勒出曼妙身形,顰蹙間流轉芳華,似九天仙女踩雲而來,卻又添了幾分煙火情色,最是挑撥心弦。
“妾身告退。”雲鶯般的聲線天籟傳響。
傅修宜微微一笑,“地濕滑,當心些。”
“妾身明白了。”
直至雲妃的身影消失於眼界,傅修宜方才望向裴東陽,“東陽有何要務?”
裴東陽從袖中掏出一份奏折,遞與傅修宜,傅修宜卻擺擺手,“還是你說與朕聽吧。”
“陛下前兩日在早朝上說要於辰月初九舉行祈福大典。”
“不錯,朕是旨令伍淮起草詔書送去了內閣。”傅修宜整了整龍袍,不經意道,“怎麼?有什麼紕漏嗎?”
“此封奏折便是當朝四十多位大臣聯名諫書。”裴東陽隨手翻了翻,“皆是反對。”
“哦?祈福大典能有何不妥?”
“祈福大典著實無錯,隻是陛下的選址……”裴東陽一鞠身子,“白雲觀。”
傅修宜冷哼一聲,“一群腐儒!白雲觀乃是道家淨地,自是香火旺盛,鴻運彙聚之地,自當是祈福寶地。這些老頑固不為朕也就罷了,思兒乃是我南朝儲君,自滄州一役後就染上了風寒,一直未見好轉,咳,咳,咳……”傅修宜本就蒼白的臉上更失了幾分血色。
“行了,此事明日早朝再議,朕倒要看看這些個家夥們究竟還有幾番說法。”他抬手阻住了裴東陽,由一旁的伍淮攙著,又連連咳了幾聲,意味深長地瞥了裴東陽幾眼,到底是向著禁城深處走去。
目送著皇帝漸行漸遠,裴東陽歎了口氣,將奏折理好,重新揣到懷中……
早朝,承平殿。
傅修宜冷眼看著下邊幾撥人爭來辯去也沒個結果,隻覺頭疼,原本服了清心丹抑住的燥火似乎蠢蠢欲動,又要湧上心頭,一時間又沒杯溫水潤潤嗓子,更是令他煩躁。
“肅靜!”他示意伍淮,後者一扯嗓子,大殿登時寂靜了下來。
裴東陽雙手籠袖,從頭至尾未發一言,周圍的同僚們感覺新奇,莫非這“中朝第一嘴仗”今日感覺不適?莫不是讓這燥火燒到嗓子眼了?
過了不久,真正的角色總算是登場了。
內閣二輔,兼禮部尚書淩成誌往禦史台那塊兒瞥了一眼,那兒的禦史大夫徐禕立刻心領神會。
說到禦史台,那可是個了不得的地方,雖然先皇太祖武皇帝以武立國,但卻極為尊重文官,尤其是諫言的禦史們,特地有了“不殺諫官”這一不成文的傳統,後代的皇帝們就是再不喜歡這些諫官也不能下旨殺了他們,頂多尋個由頭流放他們,讓他們不再礙自己的眼。這些被發配的禦史竟都以被流放為榮,這可是自己拚了命死諫才贏得的榮譽,於是被發配越遠,時間越長,在官僚隊伍裏頭抬得越高。
當朝聖上不喜刑法,禦史們的勢頭便愈加旺盛,以致後來更是有了以禦史大夫徐禕為首的四位言官,自號“四正”,立誌要正天下言行,正天下法度,予我南朝朗朗青天。在旁人眼中,倒不如叫“四犬”,逮誰咬誰,你官職越高,地位越尊崇,他們就叫得越歡,咬得越厲害。
且不說這些閑話,禦史大夫徐禕同淩成誌對視一眼後,無需言語,淡然地點了點頭,雖然他也有些奇怪,按照原定計劃中,應當是首輔裴東陽發號施令,怎麼突然改換成了二輔淩成誌?但他隨即拋下了這個疑惑,誰發號不重要,隻要能指正聖上的錯誤,引導聖上重歸正途就行,禦史台的先輩們,今日便是咱們禦史台發光發熱的時刻了!
他回身瞥了眼身後的禦史程千,程千挺起胸膛,闊步向前。
“臣禦史程千奏:先皇嘉喻,祈福之事順昌隆平,福澤萬民,白雲觀不過鄙陋小觀,未有舉行祈福先例,恐福澤難料,有損陛下……”程千說到起勁處手中的笏板直揮,隻有忠臣似我才能說出如此勸諫之話來!
“福澤難料?”傅修宜眯了眯眼,一雙細柳眸中隱隱顯出怒意,“爾奴怎敢口出狂言?簡直膽大妄為!拖下去,笞責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