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夜遊神 第十五章:淚流滿麵
輕呷了一口茶後,李奴悠閑的說道:“這五十六回已經講完,現在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大家對於三國的一些看法,首先由我自己先來說說我對三國的一些看法,當然你們不用理我的看法,隻要你們都把自己所想的說出來就可以了。”
又喝了一口茶,李奴繼續說道:古人就說過:“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三國演義》這本書,它寫的不是真實曆史,它的體裁是小說。所謂小說,也就是瞎編亂造的,當然《三國演義》它是曆史性小說,雖然和曆史有所關聯,但它依舊是屬於瞎編亂造。
就讀這小說《三國演義》,我李奴一方麵為曹操的遭遇感到同情。當然,他的人生已經非常地完美,無論世人怎樣地來評價他,卻是遮蓋不住他在曆史長河中的耀眼光芒。
另一方麵,我也不得不為諸葛亮“慶幸”,因為羅貫中,羽扇綸巾的周公謹在赤壁之戰的功與名卻是為他人做了架衣。他無辜地成了一片綠葉,他隻是在襯托諸葛孔明那萬綠叢中的“一朵紅”。可又有幾人明白,曾經的赤壁之戰與諸葛亮之間根本就毫無瓜葛呢?
更可憐的是,為了襯托諸葛亮這朵“鮮花”,這位心胸廣闊浩如海洋的美男子竟然還不得善終,變成了因為心胸狹隘而被活活氣死的冤魂,周公謹在《三國演義》中隻是為給諸葛亮作陪襯。就因為是小說的陪襯,曾經真正的威名遠揚的他卻是被貶得一文不值。悲呼,公謹!痛呼,公謹!
蘇軾有一首詩叫《念奴嬌.赤壁懷古》寫的就是周公謹的英雄事跡。
呷了一口茶後,李奴便激情澎湃的高聲唱道: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緊接著李奴又是把話題一轉,說道:曹操,他雖然是被人們唾罵了上千年,可卻有毛,澤,東這樣的人物站出來為他翻案。試問,又有誰會來為這一遺棄的冤魂沉冤呢?更是因為曾經的“皇權”,使諸葛亮展現在人們的麵前時,總是隔著一麵巨大的放大鏡,讓人們不得不透過那麵巨大的放大鏡來“正視”他。
生活在同一時期的兩個人,在所謂的“皇權”麵前卻又是顯得如此之渺小,如此之無助;前者被貶得一文不值,而後者則是被強迫“打腫臉,充胖子”名副其實。
曹孟德雖然被古人唾棄了上千年,可畢竟有毛,澤,東同誌等人幫他翻案,一切皆成過去了。如此看來,曹孟德的遭遇也不算是太壞的了,至少要比周公謹好上太多太多。至少,他的存在是為了自己。不像周公謹,可以說在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他都會活在那諸葛亮的陰影之下。
如果我是周公謹,知道自己被後世之人冤屈城這樣的話,我深信,我到死都不會瞑目,魂魄一定還會是活在冤死城裏麵,等待著為自己沉冤昭雪。
看著李奴激情澎湃的演說著,書友們開始的時候還有些交頭接耳的,可到後麵的時候卻是靜得鴉雀無聲,可以說是,連掉跟針下來都可以聽得見。忽然,不知道是誰先拍了一下手掌,緊接著便是有如雷鳴般的掌聲響了起來,經久不衰。更有盛者,也就是獨自一人坐著的三十上下,身著白衣的,羽扇綸巾,氣度不凡的男人,他在李奴演說完畢之後竟是淚流滿麵。
李奴當時就懵了,心想:“不會吧?我的演說技術什麼時候變得如此的高超了?居然可以把人感動得淚流滿麵?”
~~~~~~~~~~~~~~~~~~~分割下~~~~~~~~~~~~~~~~~~~~~~~~~~~~~~~~~~~~~~~~~~~~~~~~寫到現在劇情也開始展開了,隻是看了前麵的朋友,我不敢對他們有什麼奢求,但能夠堅持看到這裏的人必定還是對我這作品有了些許的肯定.
所以我希望,所有堅持到現在的朋友可以多幫我插插花,種種地,收藏收藏,再拿票砸下!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