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瑾和河東大將史儼、李承嗣逃往淮南,楊行密親自趕到高郵迎接,敬為上賓,並上奏朝廷,請朱瑾擔任武寧節度使。淮南兵擅長水戰,不擅長騎射,鄆州兵的加入,使得楊行密是水陸兼並,軍威大振。朱全忠與朱氏兄弟爭鬥的時候,楊行密趁機奪走了他的漕州和壽州兩地。見楊行密的勢力越來越強,朱全忠坐不住了。朱全忠令武寧留後龐師古率徐、宿、宋、滑等州的兵將五萬,在淮陰西南的清口一帶安設營壘,準備進攻揚州;又命泰寧留後葛從周帶領兗、鄆、曹、濮四州的軍隊,在安豐縣設置營寨,準備進攻壽州;朱全忠自己則率汴州軍主力駐紮在宿州,以作策應。
淮南將士得知汴軍大軍將要進攻,上下一片恐慌。十月,楊行密與朱瑾領兵三萬駐紮在楚州,想阻擊汴軍。為牽製汴州軍,楊行密又派大將張訓自漣水領兵會師楚州。龐師古帶著他的五萬大軍,浩浩蕩蕩地開往清口。到了清口,到處是山,隻有羊腸小道,大軍磕磕碰碰地走了三十裏路,才到了一個空曠地帶。
一打聽,這個地方叫汗下。“好,就選這個地方安營紮寨。”龐師古下令道。“大帥,這個地方地處坑窪地帶,不適宜安設營寨。您應該選高處安營紮寨,才不會犯兵家打忌。”副帥霍存提出建議。“混帳,主公命令我們駐紮在清口,除了這個地方可以屯兵,清口還有哪個地方可以屯兵。”霍存還想說點什麼,龐師古已經吩咐侍從把象棋擺好,準備廝殺了。霍存搖了搖頭,退了下去。
聽說龐師古把營地駐紮到了汗下,朱瑾急忙向楊行密建議,說龐師古孤軍深入,駐紮在低窪之處的汗下,正好可以引來淮河水,來個水淹汴州兵。楊行密不同意,說不如率大軍趕到壽州,然後攻打駐紮在宿州的朱全忠。
朱瑾本是敗軍之將,見楊行密不讚同他的意見,不敢堅持。李承嗣理解的朱瑾處境,覺得他的建議極有道理,便說:“主公,朱公的計策非常好,如果在清口消滅了汴軍,必定動搖朱全忠的軍心,汴軍不戰自潰。到時候主公再掩殺過去,汴州軍必敗無疑。”有了李承嗣的幫襯,楊行密覺得朱瑾的建議也還合理。於是,他接受了朱瑾的建議,命他全權負責此事。
朱瑾接受使命,趁龐師古疏與防備,命令手下士兵在淮河上遊運土堵塞河水,準備水淹龐軍。有汴州兵把這個情況告訴龐師古,請他早作防範。“哈哈哈!”龐師古一陣狂笑,“朱瑾是本帥手下敗將,他還有這能耐?你們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動搖軍心,按罪當斬。來啊,給本帥把這幾個謠言惑眾的家夥拖下去,砍頭示眾。”“大率,饒命啊!大帥,饒命啊!”那幾個士兵本是好心一片,沒想到遭受這樣的滅頂之災。唉,生命竟如此之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