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我要去上班了,麵包放在桌子下的地上,餓的時候可以吃一半,要是被我回來後發現你全部吃了會剝了你的皮的,還有記得吃的時候在下麵用手盛著碎屑,家裏食物不多了……”
女人的噓噓叨叨歸於吱呀的關門聲,一切終於平靜。
許久,房間裏唯一的床上,一個男孩探出了頭,環顧了一下房間。
今天相比昨天,唯一多的便是床頭用一塊破布包裹的黑色麵包棒。
兩把椅子上依舊放著一堆破布,還有一把破了幾個大洞的沙發,上麵也是放滿了破布,在其中角落中擺著一個水缸,上麵擺放著食具,另外一個角落則是廚房,土灶旁邊放著些許的木頭。
至於桌子,上麵擺放的是一座立體三角體黑鐵像,牢固的三角體主要構成是一堆井然有序且正在轉動的齒輪,在齒輪的裏麵有一團正在燃燒的火焰,那團火焰是真的火焰,照亮了房間。
隻要給三角體加入一些水,那麼便會有源源不斷的蒸汽從鐵像上冒在,所以他一直覺得那個女人的腿疼便是因為這個東西的緣故。
不過,這個鐵像也是家裏最為昂貴的東西,也是有了這個東西,他才能從寒冷的城外搬到城內,那個女人才能夠有一份工作。
在這個世界有一份工作很重要,而擁有一份工作的前提則是擁有信仰。
這是一個全民都信仰著神靈的世界,至於他……
他來自於另外一個世界,他除掉名字之外記得那個世界的一切。
那是一個沒有神靈的世界,那是一個有著四季變化,有著無數神奇機械製作的世界,那是一個講究法律、人人平等的世界……
不過那個世界的經曆對於他而已,並不是一段美好的記憶,他不想回想。
對於這個世界他並沒有任何的記憶,他所知道關於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因為一個未知的神靈。
他依稀記得他有了感覺的第一個晚上,一個不知道如何形容也無法記住模樣的存在,用著那個世界的語言說了很多。
不過大多數的內容也無法記起,唯有一句話除外——舊秩序總是要讓位於新秩序。
隨後數個晚上,都沒有再夢到那個存在,而是開始夢見這個世界過去的生活。
準確的來說是“揚”的生活,也就是他的身體原先的那個靈魂。
這個夢境極為漫長,就像是自己活了那麼十多年一般。
這個世界的“揚”年紀並不大,生活經曆也比較單一,之前一直都在城外生活,過的十分艱辛。
數月前的諸神節日,在城外盛大的典禮中,“揚”莫名的暈了過去,之後他便魂過來了。
據那個女人說,他昏迷了數個月,不過具體時間他不清楚,他也是最近幾天才清醒過來。
至於當初昏迷的原因,他也不是很清楚,因為他的夢境也是到那一刻戛然而止。
他所知道是他家獲得了一座神像,然後正式的成為了這個城市的一員。
“算了,算了,不糾結這個了,既然不記得之前的名字,那就叫做揚吧!”
揚此刻說的便是這個世界的語言。
這個世界的語言是一種複合文字,同時具備表意和表音兩種結構,日常表達主要以表音為主,但是文字的實際意思以及語法卻是以表意為主。
所以一句話的表達偏向於他所熟知的中文,但是在某些方麵,例如名字,卻更加偏重於表音,而且是以表印進行書寫。
他扶著牆壁緩緩的站了起來,費力的把黑麵包掰開一些碎屑,用水泡了下,然後放在蒸汽上麵微微的加熱,最後捏著鼻子吞了進去。
不同於記憶中那個世界的複雜,這個世界的本質很簡單,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源於諸神。
而這個神,是真實存在的,是有機會可以看到……甚至於接觸到的存在。
這個世界流傳最廣的一句話是“信仰與生命神聖不可侵犯!”,而恰恰這兩種東西都屬於諸神。
這個世界的一切都對應著相應的神靈,比如提供食物的豐收之神,提供好運氣的幸運之神,同時還有代表審判的正義之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