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飛來橫禍(1 / 3)

“爺爺,我去上學了!今晚有晚自習,再不去就要遲到了。”

京城,一座古老的大雜院中,傳出一個年輕人的聲音,語速很快,但是吐字清晰,能讓人輕易的聽清楚他說的是什麼。

“等會,吃了晚飯再走啊!”一個蒼老的聲音傳來。

“不了,我去學校食堂隨便吃點就好了,您自己吃吧。”

話音剛落,一個穿著黑色T恤,淺藍色牛仔褲,背著書包的男子就從房子裏疾步走了出來,走之前不忘將門關好。

他叫張隨,燕京大學的大一學生。

在經曆了“萬人爭過獨木橋”的高考之後,張隨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燕京大學,成為燕京大學中文係的一位新生。

在張隨十幾年的人生當中,他從未見過自己的父母,甚至連父母的照片都沒見過,隻跟自己的爺爺相依為命,據自己的爺爺說,父親是原先改革開放浪潮中第一批“下海”的那群人,放棄了燕京市食品廠的“鐵飯碗”,義無反顧的投身到了“下海”浪潮中。

在南邊羊城市閃展騰挪了八九年的光景,終於是帶著自己的母親和尚在繈褓中的自己“衣錦還鄉”。

但是,沒過多久,父母便離開了自己再也沒有回來。於是,自己成了一個不算是棄嬰的棄嬰。

而鄰居們的風言風語,從小便灌滿了自己的耳朵,自己的父母什麼“以投機倒把罪被抓了起來”,什麼“做生意賠了,所以不敢回家”之類的謠言,從小到大以來就從沒有斷絕過。

每當這個時候,張隨總是紅著眼睛問自己的爺爺,父母究竟去了哪。但是,換來的卻是爺爺的一聲歎息,久而久之,張隨也就不再問了,也不再去理會那些誹謗謠言。從小便與爺爺相依為命的他,一直都知道一個道理,如果你沒有能力去改變世界,那麼就順應世界,這也是張隨的人生信條。

張隨從小便沒有什麼朋友,燕京市是全國最早實行“劃片入學”的城市,他的同學,基本都是鄰居家的孩子,他們對自己的身世了如指掌,經常在學校裏對同學們說自己是個沒有爹媽的野孩子。久而久之,他學會了說髒話,學會了毒舌,學會了用嘴巴去還擊那些對自己詆毀誹謗的人,最輝煌的戰績,估計就是初二的時候,自己宛如諸葛孔明“舌戰群儒”,在教室當中破口大罵,罵的那些詆毀他的同學,大概十幾個人,一個字都不敢說。

當然,最後自己被學校記了大過,其他同學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懲罰。但是,這是他第一次用自己的力量保護了自己,這種感覺...說實話,挺爽的。於是他便愈發的變得毒舌,愈發的變得孤僻、生人勿近起來。

直到考上了大學,天南地北的人們彙聚在了一個教室當中,不再有人關注他,也不再有人談論他的身世,這讓他的性格慢慢變得活躍開朗了起來。不管如何,生活終歸是要繼續下去的,沒必要死盯著自己以前經曆過的那些事不放,不然的話,那些壓力和負麵情緒不就把自己壓垮了麼?爺爺的年齡一天比一天大,如果自己倒下了,那誰來照顧爺爺呢?這就是張隨現階段真實的想法。於是他便敞開了心扉,嚐試著接納一些人,終於,他的世界也變得多姿多彩了起來,可唯一沒有改變的,就是他依然毒舌,依然喜歡罵人。

“現在的人真的越來越沒有素質了。”張隨隨手撿起地上散落的垃圾,投到了不遠處的垃圾桶中,口中忿忿道:“丫就不能多走兩步,給垃圾扔桶裏嗎?多走幾步能死嗎?”

罵完後,張隨繼續往前走,不多時便走到了燕京大學的門口,看到門口有擺攤賣煎餅果子的小販,張隨聞到了煎餅的香味,頓時感到腹中有些饑餓,便走到了小攤跟前:“大姨,勞駕,您給來套煎餅!”

“行,生蔥還是熟蔥?果子還是果篦兒?”攤主是個中年婦女,聽到張隨的聲音,便放下了手中的手機,忙活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