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花燭夜 拜祖授劍時(1 / 2)

大妃吩附下去。立刻禮炮齊鳴,爆竹驀響,王庭的樂班操起各式樂器,一時彈箏、箜篌、琵琶、篳篥、腰鼓、齊鼓、簷鼓等齊齊奏響,第一道曲子便是《昆侖入仙》。

午門處,彩旗如鳳,華蓋似凰,人流如龍,逶迤而來。永興殿前,燈籠、火把,繁星皓月般耀眼,黃昏恍如白晝,人間莫非天堂?

花轎在殿前百步處落地。大欽茂翻身下馬,趨至台基之下,取出門藝送的紫藤弓,搭上梏矢石砮,朝著轎門上方連射三箭。烏魯遂拉開轎門橫杆,烏蘭雅急不可待地出轎,健步前行,頭上並無蓋頭。

眾人打量這新娘,隻見她高身細腰,修眉鳳眼,雍容大方;頭上梳著雙七辮子盤在頭頂,如白頭山峰;烏發上閃爍的是門藝所贈寶珠,如天上滿月;斜插著一束紅羽毛花,如鳳展翅;雙耳上墜湄沱寶石燦如流星;穿一件淡紅色鹿皮緊身衣褲,披著用羽毛拚成的五顏六色的披肩,袖口上,鞋口上,褲口上都嵌有豔麗的羽毛;腳上係著腳鈴,手上戴著手鈴,腕上戴著雙骨鐲,宛若鹿仙女下凡,保留的是東海女的遺風。

大欽茂迎上前,輕挽著新娘步上台階。他新剪的留郎圈,係一條金絲抹額,身著白色圓領長袍,腰係紅絲帶,風流倜儻······看著這一對新人,讓人想起公瑾小喬的故事來······

大妃見到一對小夫妻恩恩愛愛的樣子,喜不自勝,忙不迭地轉身向國王報喜去了。

新娘子走在前,步上台基,殿門大開,她邁進門檻,一彪形大漢突然迎麵現身,麵目猙獰,鋼刀出鞘,直逼新娘子。新娘子毫無懼色,腳步不停,就像沒看見似的,手一推,那大漢踉蹌後退,哢嚓將刀插入鞘內。這個儀式叫“插腰刀”,靺鞨人尚武,這是要給新娘子一個下馬威,試試她的膽量。烏蘭雅敢上山打虎,入海捕鯨,豈懼這種把戲。接著她“邁火盒”“邁馬鞍”,來到了殿中神案前。一蘭口誦禱詞,夫妻舉行了拜北鬥的儀式。然後走進臥室去拜父母。大武藝臉上綻出笑容,大妃樂得合不上嘴。

在古老的《喜歌》聲中,欽茂攜烏蘭雅步入洞房,洞房是在烏珠的要求下,在前殿東側建造的,是一種建在地下如洞穴一般的房子。依照東海的習俗,夫妻入洞房後,至少半月不許出洞房。一切所需由仆人供應。

洞房內陳設簡陋,具有原始漁獵生活的特征。牆上掛有網、魚叉、弓箭等物,炕上鋪著魚皮、獸皮……幾上放有一碗雞湯,名曰“鳳湯”,烏蘭雅先夾了一塊雞肉擲於地上,為的是喂虎狼,使生子好養,她已懷了身孕。二人將湯喝了,又吃了棗子。整個禮儀才告結束。

此時,保德殿,安神殿大開喜宴,紫禁城內歌舞升平,一片鼎沸。

三天後,烏珠等遠來的客人都回去了。

大欽茂、烏蘭雅實在在“洞房”中熬不住了,破例地走了出來。雙雙來探望國王。

“衝喜”並沒使大武藝的病情好轉,他自料時日不多。他叫人拿來妙德寶劍,該是將劍傳授欽茂的時候了。儀式要從簡,白山大師自然得在場主持。

這天,欽茂早早來到了國王的寢宮,不一會兒白山大師也到了。

大妃與紅羅將文殊菩薩的金身放在神案上,燃上香,祖孫退出室外迴避。

白山大師和欽茂上香跪拜,大武藝躺在炕上遙拜。

拜畢。白山大師宣道:

“文殊劍依祖訓代代單傳,現第七代傳人大武藝正式將劍譜三十二式,將妙德劍和劍鞘授予大欽茂。”

大武藝道:“請師祖代勞,不知劍鞘在哪裏?”

大師自懷中取出門藝的金笛,說道:“此劍鞘由第六代傳人大祚榮交給大門藝保存,囑其在一定的時候交給傳人,其鞘內藏有文殊劍的心法,現在劍鞘合一,請欽茂接劍!”

欽茂將劍接過,向文殊菩薩再拜。

大武藝自責道:“我大武藝性情暴烈,戎馬一生,殺人無數。父王當年擔心武藝不能把持,沒有授我劍鞘,然武藝沒有用妙德劍殺過一人,此劍仍是純潔的,欽茂更不會讓它染血的……”

白山大師道:“現在劍鞘合一,兄弟合一,父子合一,天人合一,國郡合一,是渤海之大幸。欽茂當承繼‘妙德’,以文治天下,切記劍訣心法所言:‘慈為根,善為本,涵太虛,運八極……’你要開創一個海東盛國來……”

“欽茂謹遵師囑。”

“好,現在讓老衲代你父王為你打通任督二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