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江南古鎮(1 / 2)

付清鋒是江南古鎮的人,若問他對江南古鎮的印象,他會直觀地說出:“小橋、流水、人家”。

小橋,流水,人家,的確是江南古鎮詩情畫意的直觀體現,也是江南古鎮最基本的元素,是構成古鎮的重要組成部。

水是古鎮的魂,沒有了水,也就沒有了小橋。是水滋潤了古鎮的靈韻,滋潤了古鎮的人。有了水才有了小河,有了小河才有了小橋,才有了斑駁的兩岸,才有了枕岸而居的人家。

古鎮因名人而出名,名人也因古鎮而名滿天下。蘇州楓橋鎮的出名,是因為大詩人張繼的一首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如果不是張繼的這首詩,誰知道楓橋鎮?又有誰知道寒山寺?反過來,如果不是享譽中外的寒山寺,又有誰能記住大詩人張繼?

綠柳鎮從前因為綠柳而出名,現在因為明月樓而出名,明月樓因為明月酒而出名,明月酒一天隻賣十瓶,一瓶不到半斤,物以稀為貴。

至於裏麵明月樓的酒菜,亦是別有特色,地地道道的江南菜,對於外地來說,的確是本地特色。

陽春三月,江南的小雨依然不緊不慢,揚揚灑灑,如煙如霧。付清鋒放下平日的緊張與繁忙,走進煙雨江南的詩情畫意。

三月的江南是美麗和寧靜的,唐代白居易寫到: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此時初春,綠柳鎮的綠柳都發出嫩芽,嫩綠一片,沿河飄蕩。

付清鋒佇立於小橋之上片刻,看橋街相連,河埠廊坊、過街騎樓、臨河水閣。柳條兒隨風飄蕩,夾雜中絲絲嫩綠,倒映在淡綠的河水裏,小鎮如身著春裝的江南少婦,在春色裏安然恬靜地展示著她獨特的韻味。

橋下河水潺潺,看往來穿梭的船隻在飛花細雨中匆匆而過,這匆匆的遊船就是河巷裏一道美麗的風景。船頂搭著深藍色布棚的烏棚船,在波光粼粼的水麵上輕盈地悠哉悠哉,在柳樹掩映下,瞬間從橋洞一穿而過。

細雨之下,河邊還有幾位浣洗衣物的婦人沒有忙完,錘錘打打,熱鬧非凡,偶爾有些嫁人的婦人,說一些帶顏色的笑話,羞紅了幾個未出閣的黃花大姑娘的臉,隨之而來是一片歡聲笑語。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江南小鎮在霏霏斜舞的煙雨中,朦朧成一種古意的淺愁。紛飛的細雨沾濕了一襲素衣,付清鋒撐著傘,在朦朧煙雨中輕移蓮步走向明月樓。

踏在潮濕斑駁的青石板路上,走過一條條幽深長長的巷子,屋簷下搖曳著紅色的燈籠。熱鬧非凡的文化老街上有開茶館、設藥鋪的,有打鐵、紡棉花的,有編竹器、捏麵人的,有製木器、寫書法的……而明月樓就佇立在最中心的位置。

細雨還未打濕地麵,付清鋒已經到了明月樓,店小二招呼道:“哎,付公子來了,樓上坐,立馬給您準備茶水!”

“別客氣,都是靠公子仁慈,給一碗飯吃!看這天氣,公子又在頂樓看煙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