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5 章 以後(全文完)(2 / 3)

展品主要就是她離開新明帶到美國的諸多書信與照片,還聯合其他博物館留存的一些她舊宅的物件、衣裝發飾,以及一些她的藏書,辦了個相當浩大的聯合展覽。

電影大火,瘋湧進博物館的觀眾們,才看到她與山光遠的書信足足擺滿幾個玻璃展台,但因為紐約東岸亞洲藝術館的要求,這些書信內文隻展示了幾封,其他都是封裝起來的。

但三封言昳寫給山光遠的信件,分別是是她二十左右、四十左右以及到了紐約之後,相比於展覽中山光遠信件的公私混談、長篇贅述又囉嗦叮囑的內容,言昳的信字數都很少,基本就兩三句話,沒頭沒尾,意味不明,卻都是戳的人心裏發癢。

二十歲的那封是她寫給出海南下去淡馬錫作戰的山光遠:“那邊珍珠多的不值錢,但勉強還算能襯托我的膚色。”

四十歲她孩子氣的抱怨道:“釣魚還釣不到我愛吃的鯪魚,光跟一百來斤的傻大草魚鬥力氣。下次我跳水裏讓你釣上來,看你會不會興奮的又喊又抱的。”

最後一封可能隻是一張便簽,看時間,二人恐怕已經老去,她卻寫到:“到了能裝電話機的時代,咱倆卻不用分別了。你要不回頭去曼哈頓出趟三天的差,我想試試給你打電話。”

照片中的驕傲笑容,書信裏的可愛語氣,似乎都重疊在一起,像是活過來了。

而展覽中也有很多她與同時代其他人的書信。

很多人從電影中才知道那位到小老太太的年紀還一身粉紅色堅持出席各種外交場合的末代皇後,與言昳有血緣關係,就特意來找書信。

白瑤瑤雖然被人詬病是一生花瓶,但她晚年也有過不少外交上的高光時刻,她病故時也有多少人緬懷她這朵東方茉莉花。而她與言昳的書信大多是小心翼翼的彙報、不敢明說的撒嬌,還有一些瑣事的絮叨,言昳就跟批折子一樣,往往就回複“知道了”“你忍忍吧”。

到新明中期,作為政壇強手短暫上台的女副總統柯嫣,時年五十多歲,看著沉默實則鐵腕。因為在繼承權與婚姻法上大刀闊斧的改革,再加上她劃分了新明議會新格局,多年遭到政壇與民間許多男性嫉恨的她,在某次旅行歸來時,被“瘋癲傻子”亂捅數刀而亡。

白瑤瑤幾乎是泣血般寫信給言昳,請求姐姐不要讓這位“共同好友”做出的努力白費。

這信件中的語句首次正麵證明,柯嫣一直跟末代皇後和言昳是好友。而言昳也第一次回複了白瑤瑤很長的信件,其中幾句話寫道:

“有些人以謀殺而想要逆大勢,我等不到天與勢來毀滅他們了。”

“她留下的政治遺產自然不會白費,女子強學會幾十年,如今已然不再是政黨,是如今千萬女學子、數萬女官的施粥鋪、寄居家。不單是我要維護她留下的事物,你也有你能做到的事。”

“我知道這些年你們很要好。你多年不曾哭了,近些日子就算眼睛腫到無法出席七國之會,我也不會責怪你。隻是你身子也不大好了,若實在難受,就來住幾日。”

柯嫣被暗殺,在新明中後葉算得上大事件,直接引發了多黨議會製度在新明的割裂與崩盤。

這樣的曆史事件中,也串聯著末代皇後的眼淚,與一位姐姐的幾句安慰……

更令人吃驚的是,新明共和電影中幾位頗有重量級的女性,都在這場展覽裏找到了她們彼此認識的蛛絲馬跡。

後來比言昳年紀小許多的許多女性政客、財閥,很多都受過言昳的資助或者是在她麾下的多家集團擔任過要職。

而一人占據了語文課本與英文課本幾篇必背文章的李月緹,竟然是言昳的後媽!

李月緹前期作為記者主編,手寫的幾篇討伐朝廷與議會的檄文,因為其刊登題材和受眾,都是白話新聞的正統開端。她口誅筆伐熹慶公主的短文與她晚年悲歎紀念柯嫣亡故的文章,都是高中生張口就能背的。

而且她還寫過大量的英文文章,後來做了翻譯家,以極其高的水準翻譯了大量早期英法經濟學讀物,很多金融相關的詞彙的翻譯,都是從她筆下誕生的。

這樣的人,竟跟言昳非常親密的生活過很多年,幾乎是言昳為數不多的會多聊幾句瑣事的女性。

後來的大銀行家、投資家,甚至成立了某延續至今的知名跨國銀行的秦老板,竟然也與言昳有過很多關於金錢上的往來,言昳甚至還寫信給她說願意借她多少千萬白銀投資海外銀行。

有人看展歸來,寫長文感慨:“從前也知道曆史上許多優秀的女性,哪怕她們是同時代的,但也總有種割裂之感,她們像是一個個個體,從不知道彼此,從未見過彼此。“大佬們竟然相互認識”這種感覺,在曆史上好像隻出現在男性文人、高官之中……”

“頭一次感覺到,在新明初期,這些電視劇電影裏永遠沒法一筆帶過的女人,彼此之間都是朋友、熟人或仇敵。”

“她們曾經織成了一片網,或許也曾相互知會、支撐過吧。”

這場展覽與新明共和的電影,在不同的人眼裏也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

在表情包與同人圖滿天飛的熱潮裏,有一位工程師發了長圖:

“為什麼說她是築基的罪人?我們在新明之後經曆過如此多波折與戰亂,依然能佇立在世界工業巔峰,最應該感謝的就是那位表情包二小姐。”

這是一篇很枯燥的文章。

以極其專業的角度講述了言昳做實業的這些年,如何給工業劃分了27個大類、121個中類,249個小類。如今工業體係的擴展與分類都在她建立的原體係上。

她是如何把一個輕工業與半改造式重工業的國家,發展成了雖無精尖卻大且全的工業國家。

她如何開拓了新明國土內部的資源,又如何以不算太血腥但飽受詬病的低保障低價格勞工輸出模式,完成了資本積累。

通過輸出勞工賺取外彙後,但因為殖民地搶不過英法,被卡了資本積累的脖子,便開啟了內部建設的道路。

與此同時,她將工業質量監管體係當做工業體係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來建設。建立了多個方向的獨立的標準機構,有了能量化的標準就有了嚴格的合格評定機構,才有了之後的檢測和認證資質授信機構、測量法律體係、市場監管機構。

如果說中原本來就是一座裝滿煤炭的熔爐,隻要點對了火就能能量蓬發;那她設立的能夠獨立運營且彼此監督的工業監管體係,就是這蓬勃能量轉化為動力的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