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法師不斷的稱讚鴨子鎮這些機床非常棒。
“有它們在,生產金屬零件的速度真是快。”
車輛研發組已經設計好了兩輪車、三輪車,圖紙畫好了,各個零件的外觀、尺寸都單獨畫了出來,標記的一清二楚,這是馬龍的要求,方便別人采用同樣的規格進行生產。
想大規模生產機械,就必須準備好這種材料。
好在機械師中確實有一些非常擅長畫圖的,美術功力相當好,借助直尺圓規能夠把零件的形狀給畫的非常標準。
三個組都有足夠好的繪圖員。
馬龍看過了兩輪車與三輪車的設計,他覺得是行得通的,而具體性能需要做出來之後再考慮怎麼進行改進。
想把這些零件給生產出來需要不少時間。
畢竟都是新設計出來的,全新的零件,他們對機床的使用也不夠熟練。
想保證精密度有點吃力。
而負責生產輪胎的材料法師還沒到。
他們並不著急。
四輪貨車以及小轎車應該怎麼製作他們尚未想清楚呢。
馬龍對船應該怎麼設計無法提供任何參考意見。
他完全不知道摩托艇是怎麼設計的。
也許它們完全不使用螺旋槳。
到底把螺旋槳給裝在哪裏,怎麼裝始終是個大問題。
反正他是想不通。
但是這個小組的機械師卻非常樂觀,認為性能好的人力機船是比較容易製作出來的。
“螺旋槳可以裝在船身下麵,不用把一個螺旋槳給做多大,可以製作一排比較小的螺旋槳,兩排也不是不行。”
想一下,似乎這樣子也不是不行,螺旋槳的體積因此減小了很多,於是便容易安裝,結構上也容易設計。
“一個小螺旋槳的驅動力就足夠了。你想一想,槳才有多大。螺旋槳的葉片有槳那麼大,實際的推動力就會比槳大不少。”
確實是這個道理。
家用台式風扇那麼大的螺旋槳,隻要轉的速度夠快,都足以驅動一艘小艇前進。
而把它裝在小艇上並不算難。
這些人在進行嚐試。
馬龍開始覺得他們能夠搞成功。
飛機組的實驗倒是挺順利的。
畢竟有個滑翔機專家提供各種意見。
輪胎暫時無法生產,他們就使用特製的金屬輪,由這位金屬法師強化過,很結實,也比較輕。
螺旋槳、傳動裝置、腳踏子都比較容易設計。
最難的其實是平衡問題,而這位滑翔機專家可以提供足夠多的參考意見。
等了好久,那位材料法師終於到了。
他一看這裏的狀況,頓時就有點後悔自己為什麼沒早點來。
“你們這都在等著我麼?我馬上就試製試驗型號的輪胎。”
內外胎的結構馬龍都需要向他說清楚。
內胎比較軟,提供彈性,像是皮球,同時韌性也比較強,幾百斤的重量壓上去並不會有多大的變形。
內胎裝有氣門芯。
氣門芯的結構馬龍還真的不清楚。
他的手機上也沒有解釋明白。
大約是一個金屬管套另一個金屬管,裏麵那個金屬管的尾部堵死,中間留個洞,洞上套一個軟橡膠管。
外麵的金屬管上有螺絲,把螺絲擰緊,兩個管子會套的更緊,把那個洞也給堵死,鬆開螺絲則會擴大縫隙。
螺絲這個功能是怎麼實現的?
他一下子想不明白。
他可以把自己已經知道的部分告訴這些機械師。
打氣筒具體是什麼結構的以及使用的具體過程他也講的比較清楚。
這些人可以自己試著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