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太上皇納稅(2 / 3)

朝廷派來天津迎接太上皇的正使是內閣輔臣弋謙和於謙,唐三任致仕之後,周忱如願以償地當上了首輔,論資排輩王驥便成了次輔,不過王驥遠在大西北為大明開疆拓土,等到回來之後,封爵已經是板上釘釘之事。

同時又將況鍾選入內閣,保證內閣一直都有五位閣臣共同理政。

王驥不在弋謙就成了僅次於周忱的存在,朝廷便將這兩位輔臣一同派出來迎接太上皇,本來皇帝是想親自到天津迎接父皇,可是卻被大臣以於禮不合為由攔了下來。

兩人都是太上皇的舊臣,見到太上皇後,自是感覺非常的親近。尤其是於謙,曆史上的這個時候正是他力挽狂瀾挽大明之大廈將傾。

這個時空卻成了太平輔臣,與唐三任和周忱相比,既沒有唐三任務實,也沒有周忱勇於任事。看起來隻是忠於操守的普通官員。

這還真是時勢造英雄,每個人的潛能是在被逼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才能激發出來。

“臣弋謙(於謙)拜見太上皇陛下!”在巡撫衙門轅門外的廣場上,兩位內閣輔一齊向朱瞻基行禮。

“兩位不必多禮,稅務部的官員來了嗎?”

“按照陛下的要求,稅務部新任尚書親自來了!”

“那就有勞稅務部的臣工,清點一下朕帶回來的黃金,一共十五萬兩,在金山封箱貼上封條之後,再無人打開。”

“臣新任稅務部尚書劉承江拜見太上皇陛下!”

朱瞻基看了一眼這個行禮的年輕官員,一眼便認了出來,抬手虛扶道:“朕見過你,你是當年在雲南的那個建水州判。”

“回陛下!正是微臣!”

“好啊!當年的小夥子如今已經成長為朝廷棟梁之才,朕知道你在西南苦幹了十多年,對西南的改土歸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陛下謬讚了,臣不過就是將政務學堂所學的知識用在了實踐上,當不得陛下如此誇讚。”

朱瞻基指著劉承江哈哈大笑道:“你們聽聽!這才是真正的學以致用!政務學堂每年畢業上百人,為何隻有劉承江脫穎而出,一方麵是他天資聰穎,另一方麵是他在學堂裏明白了什麼叫做腳踏實地。

大明朝所有的官員若是都能腳踏實地為國謀福、為民謀利,我大明將會達到怎樣的高度,朕都不敢想象。”

“陛下放心,除了小部分無恥之徒,大部分官員都是盡職的。”眼見周圍看熱鬧的百姓越來越多,弋謙擔心太上皇一時口快說出一些不利於官員之話,趕緊出聲打圓場。

朱瞻自然明白弋謙的意思,不過他也沒有打擊官場的意思,畢竟自己已經是退休的太上皇,幹涉官場便等於是幹政。

於是順著弋謙的話說道:“弋閣老說的不錯,大明能有今日之盛,都是大明君臣共同的努力!”

“陛下聖明!”

“朕就是一個退休的老頭兒,談不上什麼聖明,劉承江趕緊驗貨吧!把屬於朝廷的稅收拿走,剩下的朕還要留著養老呢!”

弋謙賠笑道:“就是太上皇都拿走,也沒人敢說什麼,這太上皇應得的。”

“弋謙你這話說的不對,朕是那種公私不分之人嗎?”

“這天下誰都有可能公私不分,唯獨陛下不可能公私不分!”鋼鐵直男於謙的話擲地有聲。

這個馬屁拍的朱瞻基異常舒服,能夠讓於廷益無條件的讚美一個人,那難度可不小。

“廷益過譽了,朕還是相信大部分官員的操守的,不過再好的操守也不如好的製度。劉承江開始吧!”

“是!”

劉承江吩咐手下的官吏將裝有黃金的箱子挨個從馬車上抬了下來,十五萬兩黃金那就是九千三百多斤。

每隻箱子裝兩千兩,十五萬兩就是七十五個箱子,這麼多的箱子一字排開,在巡撫行轅的門前占據了好大的一片麵積。

劉承江認真檢查者每一個箱子上的封條是否完好,在確定無誤之後,劉承江大聲命令道:“開箱驗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