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幕(1 / 3)

1.永安殿

沈容安陪蕭宏對弈。

執金吾守在永安殿內外,保護蕭宏安危。

沈容安:“官家棋藝精妙絕倫,也不讓妾幾子,害妾又輸一局。”

蕭宏(指背撫過沈安容的眉眼):“誰讓容娘每每輸掉之後,神態嬌嗔,頗惹朕心憐,朕欲多瞧幾眼。”

沈容安:“官家竟會打趣妾。”

突然,執金吾疾步入內。

執金吾:“官家,高公公有急事求見。”

蕭宏:“高柔?他能有甚麼急事。”

沈容安:“高公公陪伴官家十餘載,慣會揣摩官家心思,明知官家不喜對弈時被旁人打擾,仍執意求見官家,想來確實有要事相告。”

蕭宏:“容娘總是此般大度。”

蕭宏:“也罷。朕便聽一聽他的要事急事。”

執金吾:“是。”

沈容安:“高公公與官家商議政事,妾先行——”

蕭宏:“容娘莫急著告退。”

高柔隨執金吾行至蕭宏麵前。

高柔:“官家萬福,沈淑妃金安。”

蕭宏:“閑話少說,直言因何事而來。”

高柔:“稟官家,奴奉官家口諭將元日之禮送至女郎麵前。”

蕭宏:“嗯,玉央可屬意?”

高柔:“興許隨大將軍習劍的緣故,無論是廣袖翩翻的裙裳,還是小巧若蓮的鞋履,女郎皆不大屬意。”

蕭宏:“習劍?她一女兒家習劍作甚?變成夜叉娘子何人敢迎娶?”

沈容安:“女郎如今是大將軍義女,想來大將軍欲讓女郎長成巾幗不讓須眉的女英雄。”

蕭宏:“堂堂公主,縱使不嫁與高門貴族,也不該拋頭露麵,征戰沙場。成何體統!”

高柔:“官家息怒。”

沈容安:“官家息怒——”

沈容安:“不如妾請皇後娘娘出麵,勸勸女郎?”

沈容安:“皇後娘娘是女郎生母,女郎應當會顧忌皇後娘娘的意願。”

蕭宏:“唉……此事勞煩容娘。”

沈容安:“為官家分憂,是妾之幸。”

蕭宏:“玉央被大將軍養得驕縱,非是幸事。好在……她再不屬意元日之禮,終究將其收下。”

高柔(欲言又止):“官家……官家恕罪……”

蕭宏:“又有何罪?”

高柔:“奴……未能勸得女郎收下小巧若蓮的鞋履。”

蕭宏:“哦?繁複的裙裳尚能收下,鞋履反倒拒之門外?”

高柔:“稟官家,魏娘子言,女郎乃是天足,無法穿上官家賞賜的鞋履。”

蕭宏:“天足——”

蕭宏:“長門宮內伺候她的宮人死絕了嘛?竟能讓一國公主長成天足!”

高柔:“官家息怒!官家息怒。”

蕭宏:“哼。朕不下旨,你們便不知道主動去長門宮伺候公主。”

高柔趴跪在地。

沈容安:“官家息怒——官家不值當與兩麵三刀的小人置氣。”

沈容安:“何況,長門宮內伺候女郎的宮女不歸宦官管轄。”

蕭宏:“容娘倒是淡然不驚。”

沈容安:“據妾所知,女子及笄之前,天足仍能纏改。”

蕭宏:“哦?”

蕭宏:“高柔,可有此事?”

高柔:“確有此事。然……奴,愧對官家厚望。”

高柔:“魏娘子欲給女郎纏足,偏緊要關頭,大將軍趕到,阻止魏娘子。”

蕭宏:“大將軍?”

高柔:“大將軍恐嚇女郎,道糾正天足需得折斷足骨。女郎怕疼,故拒絕纏足。”

蕭宏:“豈有此理!”

蕭宏:“世間纏足女子何其多,難道她們不懼痛楚?怎得偏她特立獨行?”

高柔:“官家息怒。”

沈容安:“官家息怒——”

沈容安:“想來大將軍是心疼女郎,不忍女郎受苦。”

蕭宏:“婦人之仁!”

沈容安:“倘若無回旋餘地,玉央與齊國四公子的婚事,怕是要橫生枝節。”

蕭宏竭力克製怒火。

蕭宏:“依你所見所聞,大將軍當真厭惡纏足?”

高柔:“大將軍殺意頗重,奴,奴太過懼怕,未敢仔細觀察……”

沈容安:“想來大將軍厭惡至極。”

蕭宏猛然拍響棋盤。

棋子亂顫。

高柔瑟瑟發抖。

蕭宏:“下去!”

高柔默不作聲地退出。

2.南廂房

蕭玉央端坐在銅鏡前。

方四娘為蕭玉央梳妝。

蕭玉央:“是否太過隆重?”

方四娘:“怎會?”

方四娘:“上元佳節,女郎若不妝扮得漂亮多姿,仔細被敷粉裹腰的男子賽過去!”

蕭玉央(忍俊不禁):“男子敷粉裹腰,豈不與張開尾屏求偶的越鳥肖似?”

方四娘:“可不是越鳥張屏!女郎真是字字珠璣。”

蕭玉央:“我……無需賽過上元節其他公子女郎,隻需……較九郎……更引小叔矚目即可。”

方四娘:“九郎君往日裏佩戴的簪冠數不勝數,係腰鞋履刀鞘皆隔月一換,估摸將軍早已瞧膩煩。”

方四娘:“女郎則不同。女郎天生麗質,平日裏不善拾掇,今日甫一妝扮,定能驚豔四座。”

蕭玉央:“承方四娘吉言。”

3.平城街景

上元節晚。

燈月輝映,車水馬龍,歡歌笑語。

秦艽拎各色吃食,蕭玉央持一盞花燈,走在謝遠川兩側。

蕭玉央:“前麵聚集有百十人。如此熱鬧,不知在幹什麼?”

秦艽:“你頭一回逛上元節的街市,瞧啥都覺得稀奇。”

秦艽:“待過幾年你便知道,諸如前方百十人聚集的盛況,不外乎文人書生對對子,平民百姓玩雜耍,無甚好期待的。”

蕭玉央:“既是早已逛膩煩,何不待在府中苦練刀法。”

謝遠川啞然失笑。

謝遠川:“難得一起同遊,前去瞧幾眼熱鬧留作念想也是好的。”

蕭玉央:“好——謝小叔體諒。”

秦艽:“嘁。”

4.魁星樓

蕭玉央、謝遠川、秦艽擠入人群。

秦艽:“果不出我所料——對對子。”

蕭玉央:“完全照搬前人的對子,確實簡單。”

謝遠川:“仍有新穎之處——”

秦艽、蕭玉央:“隻許女子參與?!”

謝遠川:“玉央不妨一試,權當考教你的課業。”

秦艽:“她自幼長在深閨,恐怕難以在大庭廣眾之下——”

蕭玉央:“你不能,不代表我不能。”

秦艽:“我分明是在說你——”

蕭玉央:“小叔且靜候玉央奪魁。”

秦艽:“誒!”

謝遠川:“好。”

蕭玉央緩步上台。

司儀:“不知女郎姓氏?”

蕭玉央:“……謝,行二。”

司儀:“謝二娘請入座。”

司儀麵前已經坐有十一位女子,有白紗幕離遮麵者,亦有坦蕩露出容顏者。

蕭玉央在最右邊落座。

司儀:“人齊,開場——”

司儀敲響銅鑼。

司儀:“第一場——對下聯——”

司儀:“鳳落梧桐梧落鳳。”

蕭姌(白紗遮麵):“珠聯璧合璧聯珠。”

司儀遞給蕭姌一朵簪花。

蕭玉央(內心):原來無甚規矩,誰先道出下聯,誰便能夠得一朵簪花。

司儀:“鬆葉竹葉葉葉翠。”

蕭玉央:“秋——”

沈玉姬(肖似沈容安)嗓音嘹亮,蓋過蕭玉央:“秋聲雁聲聲聲寒。”

司儀遞給沈玉姬一朵簪花。

蕭玉央神情不甘。

司儀:“高高下下樹,叮叮咚咚泉。”

蕭玉央:“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

司儀遞給蕭玉央一朵簪花。

蕭玉央(內心):幸好愈往後對子愈長,方叫我奪得先聲。

少頃,十二位女子離去四位。

司儀:“恭喜八位娘子入闈。”

司儀:“第二場,請八位娘子對出上聯。”

司儀:“癡聲癡色癡夢癡情,幾輩癡情。”

蕭姌:“佳山佳水佳風佳月,千秋佳境。”

司儀遞給蕭姌一朵簪花。

蕭玉央望向最左側座椅上的蕭姌。

蕭玉央(內心):這位娘子的聲音好生耳熟。

司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蕭玉央:“水水——”

沈玉姬聲音嘹亮,蓋過蕭玉央:“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

司儀遞給沈玉姬一朵簪花。

蕭玉央神情不甘。

台下。

秦艽恨鐵不成鋼:“唉!大聲說啊!大聲——”

台上。

司儀:“接下來隻剩兩道下聯,諸位娘子需得認真對待咯。”

司儀:“望水,水乃清。”

蕭玉央:“看山,山已峻。”

司儀遞給蕭玉央一朵簪花。

蕭玉央略微放鬆。

少頃,八位女子離去四位。

司儀:“恭喜四位娘子入闈。”

司儀:“第三場,請四位娘子對出上聯或者下聯。”

司儀:“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蕭玉央倏然站起:“上聯,綠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

司儀遞給蕭玉央一朵簪花。

司儀:“即色即空,即心即佛。”

蕭姌儀態端方地站起:“下聯,亦詩亦酒,亦儒亦仙。”

司儀遞給蕭姌一朵簪花。

沈玉姬:“哼。”

四位女子離去兩位,隻餘蕭玉央與蕭姌。

蕭玉央望向蕭姌(內心):她的聲音好生熟悉,仿佛曾幾何時——

司儀:“恭喜二位娘子入闈。”

蕭玉央瞥到蕭姌腰間的環佩,頓時愣怔,陷入回憶。

司儀:“最後一場,僅一則對子。誰先答出,誰是魁首。”

5.回憶

長門宮。

蕭玉央(八歲)立在門內,審視門外的王瓊琚與蕭姌。

王瓊琚:“囡囡……為娘無能……害你受苦……”

蕭玉央不知所措。

蕭姌(十二歲)上前三兩步,環佩叮咚。

蕭姌欲牽起蕭玉央的雙手:“玉央妹妹——”

蕭玉央倒退一步,將雙手藏在袖中:“不要碰!”

蕭玉央:“……不好。”

王瓊琚一把摟住蕭玉央:“哪來得嚼舌根的賤人?膽敢非議公主!娘——”

宮女疾步到長門宮前:“皇後娘娘,官家駕臨西宮。”

王瓊琚:“……”

王瓊琚(嗤笑):“早不去晚不去。”

王瓊琚:“玉央莫怕,娘數日之後再與阿姌姐姐來探望你。”

蕭闕:“玉央妹妹,再見之時喚我一聲阿姊可好?”

王瓊琚與蕭姌在宮女的陪同下遠去。

蕭玉央(凝望):“阿……姊。”

是夜。

蕭姌突生高熱,未央宮亂作一團。

蕭姌半昏半醒。

蕭宏:“守好長門宮宮門,任何人不準探望。”

執金吾:“是!”

一晃便是四年,王瓊琚與蕭姌再未踏入長門宮一步。

6.魁星樓

司儀:“風定花猶落。”

蕭姌:“鳥鳴山更幽。”

蕭玉央(幾不可聞):“阿姊……”

司儀遞給蕭姌一朵簪花。

司儀:“恭喜唐大娘,奪得魁首。”

司儀遞給蕭姌一錦盒:“此同心指環贈予唐大娘,祝唐大娘與心儀之人白首偕老。”

蕭姌(嫣然一笑):“承司儀吉言。”

蕭玉央目送蕭姌和唐之邈遠去,未留意到唐之邈與謝遠川的相視一笑。

蕭玉央(內心):不知是誰家公子得到了阿姊的青睞。

司儀:“謝二娘?謝二娘子……”

台下。

秦艽:“謝二娘!”

蕭玉央驀然回神,睨一眼秦艽。

蕭玉央:“適才憶起些許舊事,望司儀海涵。”

司儀遞給蕭玉央一錦盒:“謝二娘折煞老夫咯。”

蕭玉央:“我非魁首——”

司儀:“榜眼亦有贈禮。青赤黃白四枚玉剛卯,驅邪避疫,佑親朋平安。”

蕭玉央:“承司儀吉言。”

圍觀百姓陸續散去。

7.平城街景

蕭玉央回到謝遠川身旁,把赤色玉剛卯遞給謝遠川,青色玉剛卯遞給秦艽。

秦艽:“我也有啊!”

蕭玉央:“不想要還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