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本書,其實誕生於菲賓。
那是和我母親借,公司組織的出國旅行。因為當時不湊巧,要麵臨高考,多少還有些其他壞心情的事,所以對些人和事,擅自從心裏了告。說是旅行,對我來講像場“逃跑。”
那年是2020年。
大概因為疫情的存在,個2020過得好像飛快。
不記得太多菲賓的景色了,也記不住那年的那天和誰之間發生了麼,說來奇怪,明明是人生中記憶力好的階,近在咫尺的些事情也記不起來,就好像在刻意逃避麼樣。但其實沒麼事值得我這麼。
不過幸好有些許殘缺的記憶,加上喜歡攝這份愛好留下來的照片,能勉讓我起些景色。那兒的天與它籠罩的大相映,如說天藍的像畫家所調出的顏色,那大的藍就沒有何顏色可以形容——那種藍色,你看了會覺得那不是上該有的顏色,沒有工藝可以把它調配出來。天延伸到遠處,的浮在麵上,雲朵或近或遠的因風而動,緩慢變換形狀。我坐在曬得有些發燙的細沙沙灘上,身邊是三兩作伴、不出的鳥兒,陽微熱,卻也有涼的風調節,我就這麼仰頭望著這片相連的天與大。
這種時候我總會起這本,不如何下筆的書。
2.
好像初衷是把些自己生中沒辦法吐露出來的事記錄在這本書裏,主旨是記錄生,因為我向來記不住日,所以以此記錄自己的生,怕自己以後忘掉些事情,忘掉些細節。
所以我挺煩自己的記憶力,忘記東不是徹頭徹尾踢到記憶的角落,而是點點模糊事的細節。
我希望以後看到這本書,可以把自己記錄下來的事情,記起來的過去,順著自己記錄下來的切,把憶好好的填充補齊,我不憶不起全部的故事了,我希望自己的個故事,不論開心或是遺憾,都能讓我把它本本分分的還原。
個不同的故事,定有它各自的意義。
當時內心的情感,定也有它產生的含義。
我希望我能憶,可以記。
我喜歡盧浩對《小王子》中句話的解釋:“個人長大以後,都忘了自己曾經是個孩子。我害怕忘了自己曾是個孩子,我害怕忘了曾經經曆的事,我害怕忘了那切的情感,我怕忘了曾經的自己也努力付出過,用心珍惜過,認告過。”
跟盧浩樣,我也害怕多年後的我,麵對熱烈的情感嗤之以鼻,麵對用心的付出不屑顧。
所以我學著他,也寫本屬於自己的書,記錄下自己應該記得的切,哪怕是無能為力的告,哪怕是撕心裂肺的哭喊,亦或是刻骨銘心的情感。我都要讓它們可以在我後來生命中的記憶裏可以重演,慢慢學會看待份當時所擁有的情感和沒能注意到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