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雲上泛出金色暈,翠綠的山峰如一柄劍破雲而出,刺蒼穹。峰名龍泉,劍門開派祖師淩陽子以佩劍賜名。峰中一塊地,青瓦白牆錯落有致,麵一座青石牌樓,匾額上“劍門”二字古樸大氣。自牌樓起,青石台階蜿蜒而下,在蒼鬆翠柏間若隱若現,宛如一條絲帶隨風飄蕩。
劍門內,三十餘名預備弟子一大早就來到了教習場,人人手佩劍,鬥昂揚。
“師兄和葉師兄來了!”忽,一弟子驚叫一聲。順著他的目,見兩身影白衣飄飄,龍行虎步演武場走來。左邊的師兄虎背熊腰,皮膚黝黑,一就是年習武之人。右邊的師兄豐神俊朗,皮膚白皙,起來倒像是一白麵書生。
兩師兄徑走教習台,站定後,眾人掃了一眼。黑臉師兄率開口:“今是一年一度的入門比武,我和葉師弟同主持。按照門規矩,三名將為門門弟子,餘人等繼續作為預備弟子等待年的入門比武。年滿十歲,若還不能入門——”說著,一個瘦弱的少年,臉上露出無奈的,“結,嗯,懂的。”
劍門每年會從地帶一無依無靠的孩子,作為門預備弟子,教習礎功法,供應一定的修煉資,後過比武選出少數資質較的吸納為入門弟子。如十歲還不能入門,說資質庸,能淪為雜役。劍門上下三千餘人,真的弟子不過八,餘全為雜役。為了維護弟子修煉資所需,劍門在附近幾座城池經營了一產業,門內絕大多數雜役均在這產業內職,還有一小部分留在門內打雜。可以說,預備弟子是無憂無慮的,要認真練功可;而一旦淪為雜役,也就味著這輩子與武絕緣。
淩峰視師兄,目毫無躲閃,眼神滿是堅毅,心中卻無奈至極。自己八歲來到劍門,以預備弟子身份習練劍門礎功法。十歲開始參入門比武,一心著早日成為入門弟子,成就武巔峰;無奈身羸弱,雖沒日沒夜刻苦練功,比武時也拚盡全力,終難打破逢戰必敗的魔咒。這比武,如不出……忽,淩峰打了一個激靈。還未戰,鬥怎就沒了?沒有到後一刻,誰結如何?至處,連忙摒棄雜念,握緊手中佩劍,昂揚的鬥澎湃而出。
“規矩大家了,下來咱們抽簽,確定一輪比武對手。”說著,葉師兄拿出一個竹筒,讓大家依抽簽。
“呀!我抽到了淩峰!”一弟子拿著竹簽,興奮又有無奈地驚叫了一聲。興奮的是,要抽到淩峰,這一局必勝無疑,按照淩峰逢戰必敗的戰績,這一也不會;無奈的是,淩峰實力雖差,耐力卻極,而且從來不會主動認輸,這注定是一場苦戰。
比武開始了,“叮叮當當”,劍與劍的碰撞聲不絕於耳,劍凜凜,人影如風。師兄和葉師兄站在教習台上,注視著場中的比武,時不時頭耳,對師弟們的現點評一二。
“師兄,打不過我的。主動認輸,也能少吃苦頭。”雖淩峰從不認輸,這弟子還是忍不住刺激他兩句。說話時,臉上浮蕩著輕蔑的笑容。
“少廢話!贏我拿說話!”淩峰話落,劍已出鞘。
不多時,場中已不斷有勝負分出。獲勝盤膝坐下,運功恢複力;落敗則一臉沮喪走一旁,等待來年的入門比武。一炷香後,場中剩下淩峰和他的對手還在苦戰。一時間,這二人成為矚目的焦點。
淩峰的衣衫已破成碎布,一片片散落在地上,瘦弱身軀上還掛著的幾縷布片也早已鮮血和汗水浸染。著這滑稽的樣子,有的人忍不住笑出了聲,有的人搖頭歎息,還有一心軟的女弟子不忍地頭撇一邊。教習台上,師兄暗暗心驚,他孱弱的小身板怎能爆發出如撼人的毅力,可惜他資質實在是太差了。葉師兄依舊雲淡風輕,似這裏的一切均無他無關。
一個時辰後,淩峰終於仰麵倒下。他再也無力爬起,甚至連睜眼的力氣沒有了。“我盡力了!是……”這是他暈倒對自己說的後一句話。雙眼輕輕闔上,晶瑩的淚珠從眼角滾落,混著汗水,蜿蜒而下。有右手還緊緊地握著劍柄。眼,再不見。周,靜謐無聲。
麵對著倒下的淩峰,對手以劍拄地,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