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多達五百餘人的龐大車隊,在曙光未露前的清晨,浩浩蕩蕩啟程,在禦道上緩緩而行,準備離開王城。
打頭陣的戎車上,站著一名身著銅皮甲胄的高大虎賁。他雙手持著旌節,表明車隊已受王命,成為出外聘問的使者。
車隊中心,是一輛被虎賁軍士嚴加保護,以六匹馬拉動的華麗四輪大車。車廂寬大,通體赤紅,四麵雕有金飾,橫轅上鑲嵌了八隻銅鳳,異常精致。
此刻,王孫季滿和父親同坐大車裏,心中滿是焦慮,又感到興奮。因為這是他出生以來,首次離開鎬京遠行。
十歲的王孫季滿,長得俊秀白皙,是鎬京王族公侯子弟圈內,眾所公認的美少年,人們都說他長得像母親。
除了優越外形,他的身份也很顯赫,他是當今天子嫡孫,監國太子嫡子。
太子安有三子一女,按伯、仲、叔、季排序,分別是長女伯姬、長子仲邑、次子叔賈以及幼子季滿,均為太子妃所生。
“看,這是監國太子殿下的車隊!”
“王孫就在大車內。”
“據說此行擔任天王使,赴太子妃的母國。”
大道兩旁駐足圍觀者越來越多,當車隊緩緩經過東門時,許多人紛紛在旁交頭接耳。車內的王孫季滿,隱約聽到路人議論,不禁低聲歎了一口氣。
“美其名出使,其實是被送出國做質子……”
周禮規定,各國諸侯世子年滿六歲,須遣送至鎬京定居,直至諸侯薨逝,方被允許歸國繼位。
此一製度設置,美其名讓世子們在宗周學習周禮;實際上,卻是對各國諸侯進行變相控製。
同時,周禮明文規定,諸侯間嚴禁交換質子。但事實上,對於王畿以外諸侯而言,交換質子是十分普遍的事。但為免遭到違禮指責,諸侯們會用觀禮、出使等名義進行。
畢竟兩國若發生糾紛,國君不能總是千裏迢迢跑去鎬京,向天子申述裁決。故對此番情況,鎬京方麵也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家心照不宣。
宋國,始封於成王時。周公平定三監之亂後,遵循“興滅繼絕”傳統,封紂王兄長微子啟於商丘,建立宋國,特準其用天子禮樂奉大邑商宗祀,與大邦周為客。
故曆來宋國地位都十分尊貴,被天子尊為“三恪”之一。
所謂“三恪”,封虞、夏、商之後於陳、杞、宋,予以公爵名號,以示敬重。盡管“三恪”與周為客,不必行臣禮,但原則上尊奉大邦周天子。
此次王孫季滿被派去宋國,情況十分特殊,既不是諸侯質子交換,也不是世子被派遣學習。表麵上出使宋國,實際上是天子之孫被送去與周為客的宋國,這倒是破天荒第一次。
出王城後,行駛約莫二十裏,車隊停在飲馬驛。這裏是進鎬京前,接待往來使節和客商最後一個驛站。
兄長世子仲邑與王孫叔賈,走到大車前,一眾虎賁士也早已佇立等待。全軍肅靜,恭候太子出來發話。
父親身披赤紅大氅,腰配金鞘長劍,長須美髯迎風飛揚。他緩緩走出車廂,負手立在車前,目光流轉,不怒而威。
原本站在一旁,代表宗周使團出使宋國的小行人彪,行至大車前。
他恭敬地行禮道:“監國太子殿下容稟,車隊往渭水南岸周道走,經芮邑、桃林塞,穿崤函通道,出洛水河穀,即可抵洛邑。全程四百裏,須時十餘日。”
“嗯,繼續進發,護送王孫至洛邑……”太子安叮囑一番後,揮一揮手,車隊再次開拔。
我要離開鎬京了……王孫季滿在車內怔怔的想。
這幾天裏,王孫季滿一直輾轉難眠,不斷胡思亂想。有時他會想,父親何以如此狠心將自己送走,是否不喜歡他了?
有時,他又想離開那天,父親會否為自己掉淚?甚至他還會想,當車隊抵達商丘時,父親會否讓叔兄把長姊接回京,全家團聚,丟下他一人留在宋國?
“我不想離開……”想到這裏,他忍不住掉下眼淚。
“小子,汝可安好?”父親語帶關切地問。
過於專注沉思的他,沒注意到父親走進車內,從威嚴太子轉換成慈父容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