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自己,一個人住,你怎麼……”
“我叫了一個朋友,我怕一旦,我想著能有個人幫我帶句話的。”林恩講到這裏的情緒還是很平靜的。
“林恩,你不要害怕去麻煩朋友,你不要想著你是給人家添麻煩了,你要知道,被你選擇了的那個人會認為是得到了你的偏愛,你們會因為這份偏愛而加固你們之間的友情。”
“嗯!”
每每的眼神示意林恩繼續往下說,她認為林恩想要和她討論的點並不在麻煩朋友這件事情上。
“您也知道,我父母分開得很不體麵,我媽媽因為離婚上火得了闌尾炎,手術選擇的全麻,可是後來麻藥流到媽媽的腦子裏了,我也不知道這個術語應該怎麼說,我姨媽就是這麼解釋給我聽的,這就導致我媽失去了自理能力,而且還經常無法呼吸、休克和暈倒。當時家裏沒有電話,我就要跑到外麵的公共電話亭給120打電話,給姨媽和舅舅們打電話,還有給我爸爸打電話……那是一個很漫長的冬天,我無數次的在深夜的道口裏等著120的車子的到來,好給他們帶路,好帶著他們去救我媽媽。
我媽媽每次都拉著我的手給我交代後事。我不知道我那時候的心情是不是絕望,我總想著如果爸爸這個時候在我們的身邊一切是不是就會好一點。或者如果他們沒有離婚,這一切就不會發生了。
我曾單純的以為自己如果不吃豬牛羊、雞鴨鵝這樣的牲畜、家禽的肉它們就會幫我保佑我的媽媽不要死,我甚至還向天許願,說我願意拿出自己的生命分給我的媽媽,我要陪著媽媽走到我們彼此生命裏的最後一天。
我那個時候還在上初中,我在繁重的課業之外還承擔了所有的家務,給媽媽洗澡、做飯、洗衣服、煎藥……後來,媽媽好了,長大後的我知道這其實並不是我的功勞。但是,我媽媽在重新組建家庭之後發生的一切,讓我覺得自己被此生最愛的那個人拋棄了,她的第一選擇永遠都不是我。”
林恩此時的慟哭不比她看到分開的大陸分開了兩棵大樹的程度勢弱。
“林恩,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的磨難多半是來自家庭的。但是,我們的父母也都是普通人,他們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心理學教育,他們的教育方式也是繼承自他們的父母,他們可能也是這種教育下的‘受害者’,想想他們那個年代,拖家帶口的好幾個孩子,你們這一代都是獨生子女。我們需要知道,他們可能已經給到我們他們能給出的最好的東西了。
精神分析心理學創始人弗洛伊德認為:過去的經曆,尤其是童年的經曆,決定了我們的人生。而同是奧地利人、曾追隨弗洛伊德探討神經症問題,但也是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個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係的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則提出: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曆,而是我們賦予經曆的意義。無論之前發生什麼都不會影響我們今後度過怎樣的人生,因為決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時此刻的自己。隻要你願意,你的人生就能夠得到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