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章 聞聽兵法展笑眉 兵不厭詐十二招
43章 聞聽兵法展笑眉 兵不厭詐十二招
主席聽聞喜道:“你熟懂兵法之道?”
小龍道:“說到熟還不算,隻是懂得而已。”
西門望是一臉的期盼,而主席卻拉著小龍道:“來,坐下來。好好的給我講講用兵之道。”
小龍跟著主席坐下後,見大家都用期盼的眼神看著他,知道不說是不行了,言道:“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於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製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製、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失也。”
主席道:“你所說的詭道是什麼意思?”
小龍道:“詭道說得難聽點就是騙術。”
主席道:“騙術?”
小龍道:“能而示之不能,就是要即便能攻也裝作不能攻的樣子,隱藏自己的實力,使對方誤以為你真的就不與他他們交戰了,當敵人因此而鬆懈的時候,暴露出己一個大的漏洞,於是抓住這個漏洞打擊敵人,這就是‘能而示之不能’”
主席道:“用而示之不用呢?”
小龍道:“要打也要裝作不能打,使敵人判明不了我的進攻路線、我的防禦重點、是敵人抓不到我的戰略要點,等等所有的軍事要件,都不讓敵人知道。而故意製造假情報或者佯動行動,造成對手判斷的失誤,進而收到出奇製勝的功效。”
主席道:“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呢?”
小龍道:“本來想從遠處打卻裝作要從近處打的樣子,本來想從近處到而又表現出從遠處大的樣子,通過虛張聲勢達成聲東擊西的目的。”
小龍沒等主席動問接著道:“‘利而誘之’就是通過各種手段了解敵人最希望得到的利益。”
西門望道:“什麼意思?”
小龍道:“那,就得利用該計一個重要的客觀基礎。好比老鼠夾子專打貪吃的老鼠,你要是不貪吃夾子就夾不到你,以誘餌讓敵人鑽進你的圈套。”
‘亂而取之’就是“趁對方混亂而奪取它,從理論上講,就比方一架機器,機器運轉得好不好,一看各個組成部分效能怎麼樣;二要看各個部件它們相互配合的平衡性和可靠性。最主要的是作戰重心,作戰重心一旦被對方抓住了,就會喪失作戰的能力。”
‘實而備之’就是:“如果雙方實力勢均力敵,對方兵精馬壯我無機可乘時,就應該加強戒備伺機殲敵。”
‘強而避之’就是“當對方遠遠比你強大,勢力比你強的情況下。就應該避免與對方迎頭碰撞,而要采取策略與強敵周旋,等敵人漏洞暴露出來有了破綻,就要抓住時機一舉攻破對方的防線。”
‘怒而擾之’就是“如果對方是個脾氣暴躁或者剛愎自用的將領最好就是激怒他,在對方失去理智的狀態下作出出戰的決策。論語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史記說小不忍則害大義。自己不怒自己能夠理性作戰,卻變著法想方設法去讓對手的指揮官暴怒,讓對方的指揮管摔意而興兵。”
‘卑而驕之’就是“對與地方有自卑感或怯弱的將帥,應設法用激將法使之冒險處戰。或者有卑微的低姿勢示敵,讓敵人誤以為我畏懼而冒險發動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