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龍篇中 第二百四十五章 籌謀(一)(1 / 2)

一轉眼,兩年的光陰匆匆而逝,時間也來到了建安八年(公元203年)的四月。

在這兩年多的時光當中,燕國的變化是其他諸侯難以想象的!

整體實力的增長自然是一個方麵,但是最大、最可喜的變化還是漢人與各個遊牧民族之間的進一步的融合……

經過上一回的體製改革之後,燕國國家體製的優越性漸漸突顯出來;穩定高效的製度推動下下,燕國工農業、工商業、漁業、礦業、冶煉業等均得以長足的發展,尋常百姓家的日子亦是一日好過一日,一年賽過一年。

在物質方麵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之後,漢人博大精深的文化影響力便很明顯地體現出來,再加上雷雲一直以來致力推行的民族政策,使得漢人與各地遊牧民族之間的融合速度無形之中加快很多!

時至而今,燕國境內數百萬大的遊牧民族大多已摒棄了原來的生活習俗,開始說漢話,著漢服,逐漸地習慣了定居的生活,各民族之間已經很大程度上融合在了一起,國人空前團結,如此也進一步促進了燕國的發展,使得雷雲漸漸具備了兼並天下的先決條件!

另一邊,在黃河以南的曹操實力也今非昔比。因為其踞有青州、兗州、司州、徐州、豫州五州的土地,地廣人多,再加上幾年來其一直模仿幽州推行各種政策,實力也已然大增!

隨著實力的日增,威望的日隆,曹操的權利欲也逐漸地膨脹……

很快,令雷雲感到驚訝的事情發生了!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五月,曹操迫使漢帝劉協封其為“魏公”,加九錫,而後以兗州與冀南四郡作為自己的封國,定都鄴城,這比他所知的時間足足提前了十一年!

不僅如此,此時曹操麾下的軍隊也達九十萬以上,這也與他記憶中的情況並不一致!

從那一刻起,他便知道曆史的軌跡已經發生了很大的偏移,這也意味著他所掌握的曆史知識已經逐漸在失去借鑒的意義……

兩年多的時間他與曹操之間雖然沒有爆發大的戰事,然而小的摩擦卻是不斷!

雙方之間第一次摩擦是在建安七年的一月,當時駐守平原郡的巡哨魏軍與燕軍發生衝突,而後雙方大打出手,結果雙方各死傷數十人。駐守在黃河一帶的虎師上將田渙在雷雲的默許下以此事為由率軍渡過黃河向魏軍發起進攻,短短幾日便取下黃河以南的數縣,幾乎將整個平原郡全部納入燕國的範圍……

另一邊,曹操對此的反應也很快,其一麵向鄰近的陽平郡增兵,一麵遣使至上京責令雷雲罷兵,同時又以朝廷的名義進封他為驃騎將軍予以安撫。雷雲亦知曹操之意,遂見好即收,隨後傳令田渙停止南下……

第二次衝突是在建安七年的五月,當時正值曹操稱公立國,曹軍士氣大振,便在邊境上尋隙挑釁並打死打傷燕國百姓十餘人。雷雲聞報大怒,遂命鷹師上將裴宣率軍攻入廣平郡。曹操聞訊派大將張郃、高覽領軍五萬迎戰燕軍;雙方數度交戰未果,最後以燕軍退兵而告終。

雙方最後、也是迄今最近的一次衝突發生在建安八年二月,曹軍的一隊人馬趁夜闖入燕國邊境的村鎮之中搶掠,殺死燕國百姓數十人。雷雲接到地方官員地稟報之後以閻柔、蘇仆延為將、率鷹師第二、第四師群再次發兵攻打廣平郡,一舉奪取廣平郡北部五縣。兩日之後曹軍大軍趕至,而後雙方形成對峙之勢; 隨後曹操急派滿寵為使麵見雷雲,雙方達成密約,燕軍撤軍……

經過以上三番交手,燕軍不但將整個平原郡納入燕國的版圖,還從曹操手中奪取了廣平郡北麵的五縣,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曹操在河北的優勢,打擊了曹軍的士氣。

雷雲原本以為曹操會忍氣吞聲,但是不久之前他又突然接到了曹操增兵河北的消息!

曹操本人雖然長居於許昌,然而隸屬於冀州的鄴郡畢竟是其都城所在地,是其十分看重的軍事要地;因此自從雙方達成休戰之約之後,曹操便令徐晃、張郃、高覽三員大將領軍二十萬長駐於此;可是就在今年二月的那場衝突之後不久,曹操竟突然向河北增兵十萬,向青州增兵三萬,此事不能不令他心生警惕!

就在他準備調兵遣將之時,半月之前他又一次接到曹操大舉調兵的消息,不過這一回卻不是針對他,而是南麵荊州的劉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