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新的戰略(二)(2 / 2)

見雷雲屈禮相邀,單福連忙躬身還禮,道:“在下承將軍之厚意,願效犬馬之勞……”

“好!得先生一人,吾事成矣!”雷雲聞言大喜,當即近前將其扶起,“我拜先生為軍部參軍、少將軍銜,並加封州衙參事之職,參議幽州一切軍政大事……”

“多謝主公信用,徐庶領命……”雷雲言畢,“單福”當即又躬身長揖道。

徐庶?!

聞得單福之言,雷雲登時愣住了。

“先生莫非是潁川徐庶徐元直?”短暫的驚愕之後,雷雲不禁又重新打量了“單福”幾眼,而後麵帶異色地問道。

“正是在下……”徐庶聞言略略躬身,“還要請主公恕在下欺瞞之罪……”

“哈哈……先生不必多禮。此區區小事,何足掛齒。”確認了徐庶的身份之後,雷雲的心中可謂又驚又喜,連忙扶住他道。

直至此刻,心頭的疑惑終於盡釋……

徐庶,字元直,潁川長社人,東漢末年著名的謀士之一。其最初為劉備帳下的謀士,後歸曹操並仕於曹魏。

徐庶出身寒門,本名徐福。其早年喜歡習劍和行俠仗義,後因為友人報仇而殺人,隻得披發逃走。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董卓作亂京師,直將中州四處弄得兵戈四起。徐庶為了避亂,隻得與同郡的石韜南下至荊州居住,而後結識了諸葛亮等好友……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劉備被曹操擊敗而南下依附劉表,劉表便讓劉備於駐紮抵禦曹操。此時徐庶認為劉備是漢室宗親,而且信義著於四海,遂前往投奔。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並建議他放下身份親自前往求見。劉備欣然接受了徐庶的建議,終於在三顧茅廬之後請得諸葛亮出山……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領大軍南下,劉表病死,次子劉琮接領荊州,而後派使者請求投降曹操……

此時劉備正與徐庶屯於樊城,聽聞此事之後,當即率眾南行。徐庶帶著家眷與諸葛亮隨劉備一起逃亡,在當陽長阪坡被曹操大軍追上,徐庶的母親於此為曹軍所擄。徐庶為保母親周全,隻得辭別劉備前往曹營。後來此事被後人藝術加工為“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等歇後語,廣為流傳;徐庶也因此成為了孝子的典範為世人所稱讚。

曹丕繼位之後,徐庶官至右中郎將、禦史中丞,卒年不詳……

嚴格來講,曆史上徐庶應該算是魏國的臣子,但是因為其與劉備之間的故事膾炙人口、深入人心,後來的文藝作品又對其形象進行了藝術加工,所以很多時候其總會被人視作蜀漢的臣子。

當然,曆史上徐庶到底算魏臣還是蜀臣都和他沒有什麼任何關係,此時令他感到感到驚詫的是徐庶這樣一個正統思想頗重的儒家士子竟然也會前來投他,此事無論他怎麼想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議!

莫非是人品突然大爆發了?

心頭糾結了半天之後,雷雲的腦海突然蹦出了一個可笑的念頭。

不過,想不通的事他也懶得再去費腦筋……

不管怎麼樣,此時徐庶這個當世一流的謀士算是已經歸他所有!

事實上,雷雲之所以對此困惑完全是因為他還不了解徐庶……

在他看來,徐庶和諸葛亮是同一類人,都是那種正統思想很重的儒家士子,但他卻不知道二人其實還是有著一定的區別的。

徐庶出身寒門,雖然也受儒家正統思想的影響,但是其早年便開始遊曆各處,很能深刻的體會亂世混戰給尋常百姓所帶來的傷害,因此他心中最佳主公的首選應該是一位仁厚聰慧的人,是一個可以為身處水深火熱之中的百姓帶來希望的人,這是他和出身名流、一心扶漢的諸葛亮有所不同的地方……

而今,放眼天下諸侯,曹操奸狡多詐,孫權年幼稚嫩,劉表平庸軟弱,劉璋昏庸無能……如此這樣的人數來數去也隻有兩個——他和劉備。

若是沒有他的存在,劉備實力縱然不濟,但卻依然算是最佳的人選,可是此人眼下正寄人籬下,據守新野彈丸之地,除了一個“皇叔”的招牌能夠唬人之外便再沒有其它方麵可以同他相比;因此無論是聲名也好,實力也罷,他都是那個最適合的人選。

就在雷雲準備設宴為徐庶接風之時,卻見王亢突然快步從外麵走了進來,而後將一份來自並州的戰報交到他的手中。

雷雲快速地閱覽了一遍,而後麵色有些沉重地將之交給了一旁的徐庶……

看罷手中戰報之後,徐庶的神色卻是十分平靜,繼而道:“主公……此事固然可惱,然在下又不得不說真是連上天都在幫助主公……”

“……看來我要親自到並州走一趟了。”

略略的沉默之後,雷雲不禁歎了一口氣。

https://www.biqiugege8.com/book/741/85566970.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ge8.com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