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官渡之戰(二)(1 / 2)

許攸投到曹操的陣營之中後,立即向曹操言明了袁軍的要害,並建議其遣一支精幹騎兵偷襲袁紹的糧草大營烏巢;而曹操則當機立斷,決定親自率領一支精兵奇襲烏巢……

就在當夜,囤積著袁紹數十萬大軍糧草的烏巢大火衝天,曹操奇襲烏巢的計劃順利得逞……

另一邊,當袁紹接到曹操奇襲烏巢的消息之後,急忙召帳下文武商議解救之策。但是,此時其麾下文武的意見卻是不一。

一邊,袁紹麾下的大將張郃極力主張應立即派遣重兵奪回烏巢;另一邊,其謀士郭圖卻認為曹操率軍前去劫糧,大營之中必然空虛;極力建議袁紹先以大軍攻取曹軍營寨,雙方為此相爭不下……

最後,袁紹還是接受郭圖的建議,命張郃、高覽二將率重兵前去攻打曹軍大營,而後又派了一支偏師前去解救烏巢。結果曹軍大營久攻不下,烏巢囤積的糧草輜重卻被曹軍全部焚毀……

此時,郭圖眼見自己所獻之策失誤,於是又到袁紹麵前進讒,誣陷張郃、高覽二人早有降曹之意,攻打曹軍大營不肯盡力。與此同時,其又派人前去麵見張郃、高覽二人,告知二人袁紹對二人未能攻下曹軍大營極為不滿,意欲召二人回營問罪……

張郃、高覽二將先是得知烏巢被破,而後又聞袁紹懷有殺心,遂臨陣倒戈,率領麾下兵馬投降了曹操。

至此,先有許攸叛逃在前,後又張郃、高覽反水在後,袁紹大軍不久便軍心動搖,內部分裂,種種狀況均已表明袁紹大勢已去……

就在這時,曹操抓住時機率大軍猛然向袁紹發起反攻。袁軍頓時一片大亂,全麵崩潰!

經此一役,曹操先後消滅與坑殺袁軍八萬餘人,血流盈溝;袁軍慌不擇路,四散奔逃,因溺水而死者不計其數,袁紹本人倉皇帶八百騎兵逃往冀州……

袁、曹官渡之戰,終以曹操大獲全勝而緩緩落下幕布……

此一役,曹操以七萬餘兵馬出奇製勝,擊破袁紹七十餘萬大軍,以其非凡的才智與勇氣寫下了其軍事生最涯輝煌的一頁!

事實上,曹操對峙官渡之時,這場戰爭的結局便已經初露端倪。

那時,汝南郡黃巾軍將領劉辟叛曹,袁紹遂使劉備前往相助,欲使二人牽製曹操,但最後被曹操打得潰不成軍。結果劉辟被殺,劉備狼狽不已地逃回袁軍大營……

麵見袁紹之後,劉備便自告奮勇地向袁紹提出願前往荊州說合劉表共同破曹的建議。袁紹一聽似乎頗有道理,於是便派劉備率人前往荊州。

事實上,劉備又哪裏會去荊州聯合劉表,這不過就是一條脫身之計罷了……

劉備一離開袁紹,便徑直去會合了那位過五關斬六將、特地前來尋他的義弟關羽,而後又在臥牛山逢遇趙雲,最後率眾人趕赴古城前去同張飛相會,再未回到袁紹身邊……

此事對於正在對峙官渡的袁曹雙方而言雖然皆微不足道,但實際上卻是一種變故前的征兆……

以劉備之精明,顯然是已經察覺到什麼,而官渡之戰的結局最後也完全證實了其確有先見之明。

曆史上,官渡之戰是中國北方由分裂走向統一的一次關鍵性戰役,也是曹操與袁紹爭奪北方霸權的轉折點,是一場有名的、以少勝多的典型戰役。官渡一戰之後,曹操終於一反之前對袁紹的劣勢,為自己統一北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興亡隨人定,勝敗豈無憑?

縱觀官渡之戰的整個過程,除了袁紹失策與內部不合等原因之外,其落敗最主要原因歸根到底還是其性情的失敗、做人的失敗。遠的不說,曹操的謀士荀彧便對其有過評價,說他是外寬而內忌,任人而疑其心……大意便是說袁紹此人表麵看起來和藹可親、寬以待人,但是骨子裏對人心存猜忌且嫉妒別人,見不得比自己風光的人,容不下比自己有能力的人……

袁紹起兵攻伐曹操,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嫉妒曹操,容不得這位出身遠不如自己的兒時玩伴騎在自己頭上;隻是他無論在為人,還是在任賢使能等各個方麵均遠不及曹操,故而方遭官渡大敗。

另一邊,曹操取得官渡之戰的最終勝利,則全在於其用人之道……

在性情方麵,曹操可謂比袁紹還要多疑;然而,與袁紹所不同的是曹操知人善任,能夠接納他人之言,故而方事事遇難成祥,扭轉局勢……

例如在曹操同袁紹初次交鋒之時,若非其便接納荀攸之見,豈能輕易地打敗袁軍,斬殺顏良?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八月始,袁、曹兩軍再次相持官渡,雙方互有勝負。其後曹操軍中缺糧,適逢袁紹謀士許攸與審配等人不合,投奔曹操。曹操采納其計一把火燒了袁紹的糧草,方使得袁紹不戰自敗……

曹操同袁紹對峙之時曾想過放棄,寫信給許都的的荀彧征求意見。荀彧卻回信打消了曹操撤軍的打算,幫助其尋回了繼續堅守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