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聞得雷雲之言,禰衡的麵色頓時驟變,“世上諸侯、公卿盡是庸主蠢才,吾不屑侍之!”
“好!”雷雲聞言當即冷笑著豎起了大拇指,“禰先生自視甚高,不願屈臣於庸人之下,此舉也算是傲骨錚錚,可敬可佩……不過,先生若當真瞧不上朝廷之公卿,天下之諸侯,大可清高避世,修身養性,如此倒也不失為文人的骨氣……然而,足下是如何作為的?你恃才傲物,口出狂言,自以為是!你譏諷朝廷權貴,藐視天下諸侯!你讓許多人拿你沒有辦法……你不是不能做事,而是骨子裏狂妄自大,剛愎自用,蔑視天下所有公卿權貴!你認為你是曠世奇才,可以齊家治國平天下……你理所應當地認為自己應當獲得重用,認為朝廷公卿、天下諸侯都應當對你畢恭畢敬……可你可曾試想過,你好高騖遠,身無尺寸之功,又哪裏來的自信與資格先去要求別人?難道就憑你那點兒區區的虛名嗎?”
“你……雷雲小兒!你這心懷篡逆、背反朝廷的亂賊……有何資格評判於吾?吾之所作所為又與爾何幹?!”聽罷雷雲的一番話,禰衡頓時被氣得麵目通紅,氣急敗壞地指著他道。
雷雲的話可謂如刀似劍,句句皆戳中了他的痛處,令他感到痛不可當!
與其相反,一旁的王亢卻是喜形於色,如飲甘露……
聞得禰衡之言,雷雲口中更是冷笑連連,繼而又道:“足下稱雷某為‘亂賊’,雷某可萬不敢當……聖人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得民心者得天下。自桓、靈二帝始,漢帝昏昧無道,民心日漸離散,以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古人雲:‘紂無道,起而伐之’,“慶父不死,魯難未已”……這樣一個昏庸、腐朽、無能的朝廷留之何用?自古天下非一人一姓之天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雷某雖然愚鈍,但也知‘忠’有大小之分;忠於一人一姓,不過區區‘小忠’,忠於天下萬民,方為無愧天地之‘大忠’!爾區區豎儒一不知大義,二不明事理,隻會搖唇鼓舌,口舌招尤,依仗一點兒才學與虛名便狂妄自詡,怨天尤人,真真是丟盡了天下所有文人的顏麵!”
“雷雲小兒……雷雲小兒!”
聽罷雷雲的一番話,禰衡頓時被氣得渾身顫抖,險些吐血。
饒是他平時口舌刁鑽,能說會道,一時間卻也舌結齒顫,口不能言。
此情此景,雷雲隻是淡漠地望了他一眼,未再開口……
對於這個禰衡,他心中的確是沒有多少好感。
此人的確很有才華,這一點倒不可否認;但其為人處事卻極為尖酸刻薄,盛氣淩人,十分的不可一世……
正是因為如此,此人幾乎得到了其周邊所有人的一致憎恨!
曆史上禰衡那二十六歲的短暫人生,簡直可以用“開口見憎,舉足蹈禍”來概括。意思就是說,其一開口說話,便會招致別人的憎恨……這幾乎都已經達到“人民公敵”的地步了。
因此,無論其才華如何,也無論後人如何設法提高他的價值地位,但其最終還是一事無成……
當然,也有人認為禰衡膽識過人,一身正氣,為人行事光明磊落,從不虛偽做作,但是這種說法其實也似可斟酌。
禰衡是有膽色,看上去也似乎有那麼一股文人的傲骨,比如“擊鼓罵曹”便是一出體現其性情的“三國戲”。在羅貫中的筆下,此人可謂大大地出了一回風頭,將一向叱吒風雲的亂世奸雄曹操罵得是體無完膚,使得其“光輝形象”一下子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