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文獻記載,劉備是漢朝的宗室,為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他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誌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讚,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梟雄。於公元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占有今四川、雲南大部、貴州全部,陝西漢中和甘肅白龍江一部分。史稱蜀或蜀漢。
劉備、關羽、張飛的事跡在後世廣為流傳,這裏便不再贅述。不過,在各路諸侯討伐董卓之時,劉關張三人因勢單力孤隻得寄於公孫瓚帳下,不甚為世人所知。
對於這三人的情況,在場的恐怕沒有比雷雲更清楚了。
他心知劉備不但胸懷大誌,而且品性堅忍不拔、鍥而不舍,絕對是一個打不敗、拖不垮的“小強”式人物。因此,他心中雖然對這三人由衷敬佩,但卻又不得不暗暗提防三人,甚至生出了強烈的殺意……
原因很簡單,這三人將來必定會成為他爭奪天下的死敵!
“走一步算一步罷……”腦海之中天人交戰了良久,他最終還是長長的歎了一口氣。
眼下不管是劉備還是曹操,都不是那麼容易除掉的。況且,如今董卓才是大敵;如果他當真這麼做,那和袁術等輩又有何區別?
玉不琢不成器,他們的存在無論對他還是今後的遼東軍未必沒有好處……
就在他暗中思考之際。袁紹也已注意到三人的存在,開口詢問道:“公孫太守,你身後所立者何人?”
公孫瓚聞言,當即起身並呼劉備而出,道:“此人為在下幼時同舍兄弟,平原令劉備。特此共同討伐董卓。”
“嗯?此人莫非是破黃巾的劉玄德?”曹操聞言亦起身道。
“正是。”公孫瓚道。
“嗬嗬……久仰,久仰。”曹操聞言禮節性地微微揖手,並未多言。
公孫瓚見在場眾人對劉備均未太在意,又道:“這位劉縣令乃是中山靖王之後,孝景帝玄孫。”
此言一落,不少諸侯均是微微一驚,亦有人麵上露出不屑之色;而雷雲則是看客一般地含笑而望,並不在意。
短暫的驚訝後,袁紹即令軍士在公孫瓚旁設下一座,請劉備入座。
對此,劉備道謝之後倒也坦然坐下,絲毫不在意一些人臉上的嘲諷之色。
接下來的情況也正如雷雲所知,不多時華雄便來盟軍營前挑戰;對此,盟軍中亦有將領主動迎戰,先是有袁術的上將俞渉出戰,然後劉岱的上將潘鳳隨後而去,但二人皆被華雄斬落馬下,盟軍連折二將,眾諸侯嘩然。
眼見再無人上陣,袁紹頓時許下重賞,然而營中眾將依然無人出戰。
雷雲身後的晏明倒是躍躍欲試,但卻被他伸手攔下。
華雄之勇他心裏十分清楚,而此時他身邊也缺少得力戰將;因此他不願讓晏明前去冒險,更何況他本來便不願意出這個風頭……
至於最後的結果,自然是關羽提刀出戰,幹淨利落的取下華雄的頭顱,使得全軍震驚,劉備也因此被袁紹封為第二十路討賊將軍。
華雄一死,西涼軍數萬大軍立即潰退。雷雲也與各路諸侯一道率軍追擊,以實力向眾人展示了遼東鐵騎的風采,大獲全勝!
不久,盟軍便接到探子回報,言董卓聞敗訊後即斬殺了袁隗滿門,親自率二十萬大軍分兩路而來:其一是由李傕、郭汜引兵五萬把守汜水關,其二自己親率兵馬十五萬,同李儒、呂布、樊稠、張濟等人守虎牢關……
由於虎牢關距洛陽僅五十裏,兵馬入關之後,董卓即命呂布領兵三萬於關前紮下營寨,自己則於關上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