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三章 刑不上士大夫(1 / 2)

餘夏的一句當斬首示眾,立即讓朝堂上嘩然一片。

這個時候藍成嗣大聲的喊道:“陛下...聖祖有令,刑不上士大夫呀。”

跟著百官立即下跪喊道:“陛下,刑不上士大夫呀。”

刑不上士大夫,一開始原文是:“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側。”這裏不是指士大夫不用受刑,而是不受“肉刑”。因為依周禮,諸候要定期朝見天子,受了肉刑而肢體殘缺或麵有刺字的貴族,在朝見天子時,難免有傷大雅。

但是隨著曆史的發展,特別是士大夫階層的發展壯大,他們在朝當官掌權後,逐漸掌握了話語權,“刑不上大夫”就逐漸演繹成了文官士大夫階層的特權:刑罰可減免甚至是可免除的。

周國的軍權一直軟弱,對外戰爭基本上敗多勝少,向晉國稱弟,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文官領軍。文官領軍有一個好處,就是政局比較穩定,沒有造反的了。

但文官掌握軍權以後,皇帝輕易不敢跟文官集團起太大衝突,因此皇帝說話就不算數了。

餘天做皇帝的時候,有一次某地發生了農民起義,有一個地方官,叫晁仲約,得到農民起義軍要從高郵路過的消息,害怕起義軍攻打高郵,就重金賄賂起義軍領袖,說:“你們打別的地方吧,我們這裏是窮山惡水,打下來也沒什麼油水。”起義軍還真繞過高郵去攻打別的地方了。

餘天知道這個事兒後,非常氣憤,想要殺掉晁仲約。許多大臣表示支持,認為如此貪生怕死之徒,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但葉少遊堅決反對,竭力阻止餘天殺晁仲約。

大臣們不得其解,紛紛對葉少遊說:“給叛軍送錢,禍害其他地方,就這樣的還不殺,以後郡縣還怎麼守衛?”

葉少遊就說了:“我朝曆來不殺大臣,怎麼能輕易破壞呢?咱們今天讓皇上殺掉晁仲約,萬一哪天皇帝手一滑,把我們拉出去殺了怎麼辦?”

大臣們明白了葉少遊的良苦用心,轉而支持免除晁仲約的死刑。餘天沒有大臣的支持,不得已放棄了殺掉晁仲約的想法。

今天這一幕,和當初要殺晁仲約何其的相似,為國為民都是屁話,這些文官要的就是自己的利益,隻是,如果還是餘天一個人,這些文官一定會得逞。

但是今天不一樣,和這位文官鬥的不是餘天一個人,和這些文官鬥的人是餘夏,一個剛剛接手了臨城軍務的人。

現在的餘夏手中不但有四千竹山軍,還有三萬龍驤老兵,可以說此時的臨城都在餘夏的掌控之下,如果不是害怕周國四分五裂,餘夏現在就可以將這些周國的文官一一屠殺,包括那位太子。

但是不行呀,如果真的將這些人給哢嚓了,爽是爽了,但是周國一定會四分五裂,因為這些文官和周國其他地方的官員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所以還不能操之過急。

“兒子...怎麼辦...?”

餘天再次遇到這樣的場景,心中微微有些慌張,他隻能求助自己的兒子。

餘夏淡淡一笑喊道:“好...聖祖的旨意,當然要遵守,不過,各位大人,我看你們是弄錯了,聖祖的意思,聖祖的意思是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