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1 / 1)

後記

關於“遊離態”。我想,為數眾多的青少年正處於這種思想狀態之中,時而滿懷希望與憧憬,時而又茫然、不知所措,夢想與現實的落差將最初建立的精神堡壘摧毀得一塌糊塗。家不應該是這個樣子,校園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社會不應該是這個樣子,命運更不應該是這個樣子。在這個物質高度發展的過渡階段,新生的思潮無形中左右著我們,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該堅持,什麼該放棄,什麼是夢想,什麼是現實?我們問自己,也問別人,誰也無法解答,或是無法給我們一個準確的滿意的解答。我們就像孤立無援的求生者,漂流在精神與物質,夢想與現實彙成的汪洋大海之中。

關於邊緣少年。這麼一大群孩子,被家庭拋棄,被學校否定,被社會忽視,他們走在黑夜裏,他們獨自成長。人們,坐在電視機前,看著新聞裏報道的那些誤入歧途的少年,無不扼腕歎息,大家都歎息,大家都感到難過,難過之後,又會看到這樣的節目。

家庭,學校與社會應該擔負的責任在哪裏?在冷漠的家門內,在厚厚的記過本裏,在午夜蕭瑟的街角,還是在那些邊緣少年的眼淚中?

關於情感。我忘記了那是一堂什麼課,那是一個讓人心驚膽戰的言論,老師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利益關係。

而我覺得,這麼想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悲的人。無論你受到了怎樣的挫折,處在怎樣的低穀,無論你怎樣看透這個物質的世界,你都不能放棄對情感的信仰,物質是冰冷的,唯有情感才能溫暖心靈,溫暖這個社會。破除那些浮誇的虛假的,沉澱在我們四周的溫暖,無論是親情友情愛情,我們該當去體味,愛的力量。

關於命運。我們不停的探討命運掌握在誰的手中,不停感歎命運中的幸與不幸,我們看到命運不為人所掌控的殘酷與逆轉,我們總是把命運看得太龐大,太難以承受。其實命運隻是一個故事,一個為自己講的故事,隻要你感動了自己,你便是扼住了命運的咽喉。

關於長度。兩年前,我初三畢業的時候開始構思寫這篇關於邊緣少年的東西,我打算寫一萬字。到我動筆開了頭,我想我會寫到二十萬字。兩年後的夏天,我結束了這篇小說,是十二萬字。

小說如人,小說的長度並不等同於人的生命,而隻是人的身高。小說的生命在於它帶給了人們什麼,它要告訴人們的是什麼,

我想告訴人們的,就是一份責任,一份關於愛的責任。

劉辰希

二○○六年七月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