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雖然進了北京以後,大順軍有一部分士氣低落,但是多數部隊還很可用。經過上午一戰,雖隻略占上風,但此時此刻,縱然小勝也給大順將士的軍心士氣起到了鼓舞作用。黃昏前大小將領們奉劉宗敏的緊急傳諭,騎馬來到禦營所在的村莊。因為禦帳前邊的打麥場及附近地方都被馬匹占滿,所以將領們恭聽皇帝訓話的地方就隻好移至小村莊背後的高崗南坡,也就是今天上午李自成同宋獻策立馬觀戰的地方。這個地方,由於是李自成在這次大戰前召集全體大小將領恭聽作戰命令的地方,後世就傳說為李自成的“點將台”,流傳至今。

李自成身材魁梧,神色威嚴,麵南站立。他的背後站立著一群護衛他的心腹武將,最為重要的是負責禦營警衛重任的、他的族侄李強,養子李雙喜。肅立在李自成麵前第一排的是幾位地位較高的權將軍,劉宗敏站中間燃後一排是製將軍,約有十幾個人;然後是眾多的果毅將軍和遊擊將軍直到千總一級等等。宋獻策不屬於武將之列,便恭立在李自成的右邊偏後。在劉宗敏的略含怒意的炯炯雙眼的注視下,武官們的隊列很快地站好了。由於一則大決戰在明日就要發生,二則從渡黃河東征以來,這是皇上第一次向將領訓話,三則劉宗敏的炯炯目光中含有震懾眾人的威嚴,所以崗坡的武將隊列靜極了,連往常不可避免的刀劍碰擊聲也未發生。一隻失群的孤雁從南飛來,飛得不高,一邊飛一邊發出瞭亮的叫聲,快到了李自成和劉宗敏站立的地方,叫聲突然停止了,靜悄悄地飛過崗頭。

在雁叫聲停止後,劉宗敏用低聲向眾將發出命令:“向皇上行禮!”因為不在室內,不在帳內,而是在野外,在戰場,所以大家隻是抱拳躬身,齊聲說道:

“皇上萬歲!”劉宗敏接著說:“今日上午一戰,我大順軍隻用了很少兵力,吳三桂也沒有傾巢來犯。這一戰,我們占了上風,殺傷了不少敵兵。皇上一直立馬崗頭觀戰,十分滿意。明日上午作戰,是一次決定兩軍勝負的大戰,我要代皇上統率全軍,與全軍將士們同心合力,殺敗敵軍。今夜滿洲的韃子兵大概有一部分從山海關進來,明日參加作戰。我沒有見過滿洲兵,想來他們也是血肉之軀,人人都是一個鼻子兩個眼睛,既不是三頭六臂,也不是銅頭鐵額。我想,趁滿洲兵的先頭部隊初來乍到,沒有充分休息,我們先殺掉他們的銳氣,也使吳三桂的關寧兵失去依靠。我大順朝國家草創,立腳未穩,這一仗隻能勝,不可敗。明日打了一個大勝仗,我大順朝就能夠立定腳跟;倘若打了敗仗,滿洲人占了北京,我大順朝就很難立足了。所以明日作戰,隻要鼓聲不止,人人必須向前,奮力殺敵。滿洲人也是血肉之軀,一個人隻有一條命,我不怕死,你們也不要怕死。總之,隻要我軍的鼓聲不止,前邊縱然有刀山火海,將士們也得拚命向前。我已經稟明皇上,明日作戰時候,凡是畏懼不前,製將軍以下的將領,不管過去立過什麼功,也不管追隨皇上多久,立即在陣前斬首;製將軍以上,凡是怯陣的,打過這一仗之後,也要按律治罪。至於我劉宗敏,隻有兩句話:隻能做斷頭將軍,不會做逃跑將軍!”劉宗敏的這一番講話簡單扼要,慷慨堅決,李自成和眾將領都深為感動。在眾將領的眼中,劉宗敏的性格豪爽,做事情說一不二,多年來深受大家尊敬,所以他的這些話特別能夠使眾將感奮。至於李自成,他對劉宗敏的秉性和忠心更為清楚,那兩句“隻能做斷頭將軍,不會做逃跑將軍”的話,他今天已經聽到兩次了。現在第二次聽劉宗敏重複這兩句話,他的心中又是一動,而且他的主意也隨之拿定了。

劉宗敏大聲請皇上向眾將訓話,然後退回幾步,站在幾位權將軍的行列。李自成向眾將望了一遍,然後說道:

“吳三桂已經投降了滿洲,勾引東虜頭目名叫多爾袞的率領韃子兵南犯,前隊已經到了山海關外。估計今夜會進入關內,明日會與吳三桂合兵同我作戰。據孤看來,明日上午必然是一場惡戰。我大順軍幾年來還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強敵。但韃子兵來到的隻是前隊人馬,大隊人馬還在路上。就明日這一仗說,韃子兵同關寧兵合起來比我人少,我軍必須一戰挫敗敵人銳氣,也就是說,明日這一仗,隻能打勝,不能打敗。孤命令提營首總將軍、汝侯劉宗敏代孤指揮明日大戰。全體將領在鼓聲中隻許向前,勇猛殺敵,不許對敵畏怯,不許後退一步。倘有違犯軍紀的,製將軍以下立即斬首,製將軍以上的隨後議處,決不寬貸!孤的這幾句話就是給汝侯劉宗敏的尚方寶劍。大家都聽清了麼?”眾將齊聲回答:“聽清了!”李自成接著說:“至於孤本人……”突然,從西羅城上開了一炮,聲震大地,離石河西岸不遠處落下。由於距李自成站立的崗坡不足一裏,開花彈炸開之後,四散迸飛的碎鐵片發出來尖銳的呼嘯。過了片刻,西羅城又開一炮,但是這一炮是朝紅瓦店方向隆隆飛去,沒有聽見碎鐵片的尖銳呼嘯。

又過了一陣,西羅城不再打炮,李自成接著說道:

“今日上午,孤與宋軍師一直立馬這崗頭上觀戰。明日上午仍要像今日一樣,同宋軍師立馬高崗,親自壓陣,不挫敗敵人的銳氣,孤絕不離開這座崗頭。望大家努力殺敵,英勇向前,不辜負孤的厚望!”劉宗敏重新麵對眾將,說道:

“剛才緊急召集大家,有的剛吃過晚膳,有的沒有。現在各自回營休息,準備明日大戰。至於如何殺敵,自有主管的權將軍、製將軍分頭下令。現在,各歸本營!”因為關於明日的大戰還有一些具體問題需要商量,所以李自成同劉宗敏、宋獻策、李過、穀英和劉體純回歸禦帳,隨即,簡單的晚膳端上來了。

李自成在吃飯時候看見眾位親信將領和軍師的神情都很沉重,心中十分清楚:第一,對明日的作戰並不樂觀;第二,劉宗敏和宋獻策為他的安全起見,本來都希望他今晚月出之前,馳回燕京,而他卻改變主意,決定留下,明日立馬在崗頭觀戰,違背了劉、宋二人的意見,也使李過等不能放心。他愈是清楚明日大戰的不可樂觀,愈要親自觀戰,借以鼓舞軍心。在沉默中用過晚膳以後,他用沉重的語氣說道:

“捷軒和獻策因為孤是一國之主,建議孤今日晚飯之後,月出之前,火速馳回燕京。補之和子傑雖然沒有說話,但孤看也都有此意。孤起初也在猶豫,難作決定。後來孤反複斟酌,拿定了主意:今晚孤絕不離這裏,明日仍然如今日一樣立馬高崗觀戰。……”劉宗敏大聲說:“皇上,明日迎擊東虜,絕不後退,這是將士們分內之事,不是皇上的事!”宋獻策趕快附和說:“是的,汝侯劉爺的意見很是,很是!……”李自成擺擺手,不讓他們說下去,然後說道:“你們的用心,孤全明白,無非是為大順國家著想,不願孤留在戰場。可是,你們的考慮並不周全。倘若孤今晚先走,必然要帶走吳襄,帶走崇禎的太子和永、定二王,還要帶走隨營文臣,所以沒有一兩千禦營的精兵保護不行。俗話說,連蠓蟲飛過都有影,何況像禦營撤退這樣的大事,能夠瞞住何人?目前已經軍心不穩,一旦禦營丟下大軍,倉皇撤退,豈不引起全軍驚駭,軍心大亂?再說,明日上午,大戰開始的時候,我軍將士望不見孤立馬崗頭,看不見孤的一柄黃傘,豈不軍心動搖?一旦軍心動搖,如何迎擊強敵?所以,你們隻是考慮孤一個人的安危,沒有全麵考慮,孤不同意!”劉宗敏和宋獻策感到李自成說的話也有道理,而且口氣十分堅決,就不敢再說別的話了。但是宋獻策因為曾看見了“天狼星犯紫微垣”的不吉之兆,又看見了“白虹貫日”的天象,他身為軍師,不能不為大順皇帝的安危擔心。他低著頭想了一陣,然後抬起頭來說道:

“陛下從穩定軍心與鼓舞士氣方麵著想,決定留在這裏,這種大智大勇的英明決策,雖十個家獻策也不能有此見解。臣眼下隻有一個建議,請皇上務必采納。”李自成問道:“你有什麼建議?”宋獻策說:“從長安出發時,禦營扈從官兵,定製是三千官兵,每人戰馬一匹,另有馱運東西的騾子若幹頭。陛下離開燕京東征,因為內閣與竇娘娘都在紫禁城中,所以留下一千人守衛紫禁城,扈從東征的是兩千將士。因為跟隨禦營前來有一部分文臣,有崇禎的太子和二位皇子,即永王、定王,還有吳襄,還要攜帶禦用輜重。平日兩千禦營官兵實在不夠,明日大戰,至少要增加三千禦營官兵,以應非常之需。羅虎原有三千人馬,駐在通州,訓練有素,軍紀嚴整。羅虎被刺以後,這一支精兵暫歸權將軍李過指揮。臣建議將羅虎的舊部三千將士改歸禦營,這樣,扈駕的禦營就有五千精銳官兵,遇有非常情況,禦營可保安全。愚臣此一建議,敬懇皇上采納。”李過立刻表示讚成,劉宗敏也說很好。李自成問道:

“禦營兵將眾多,派誰統帶?”宋獻策幾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說:“目前統帶禦營親軍的是果毅將軍李強,他是皇上的族侄,對皇上忠貞不二,武藝嫻熟,是一位很好的將才。還有李雙喜是皇上的養子,對皇上的忠貞不二,武藝的嫻熟,都不在李強之下。他近些年在皇上的督促之下,喜歡讀書寫字,可以說粗通文墨,在我們大順小一輩將領中十分難得。”穀英問道:“你的意見是命雙喜統率禦營?”宋獻策搖頭,說道:“不。雙喜在皇上身邊,既有保駕之責,又要隨時傳達詔諭,引見臣屬,事情夠忙了,所以不能由他來統率禦營。以我愚見,皇上……”李自成點頭微笑:“孤已經猜到了。你直說吧,不必耽誤時間。”宋獻策轉向大家說:“我看劉體純最為合適!劉體純不惟武藝嫻熟,忠心耿耿,而且十分機警。明日兩軍決戰,戰場上變化迅速,眨眼間就要作出決斷,劉體純就有這樣的長處!況且他在大順武將中是製將軍,本來就在李強之上,雙喜是他的侄輩,更不用說了。劉爺,我推薦的這個人,你認為如何?”劉宗敏愉快地大聲說:“老宋,你不愧是好軍師!皇上,軍師的建議你同意麼?”李自成麵露滿意神情,向坐在方桌對麵的製將軍劉體純說道:

“你去傳諭李強和雙喜進帳。”李強和雙喜立刻進來,恭聽上諭。他們平日對劉體純都很敬佩,感情也極融洽,也明白明日的大戰不容樂觀,所以軍師才建議將羅虎原先指揮的三千人馬撥歸禦營,並且命劉體純專門負責掌握禦營的事。李自成下了上諭之後,宋獻策立刻帶劉體純、李強和雙喜離開禦帳,帶他們到自己的軍帳中麵授機宜,隨後又把羅虎營的一群將領叫來,告訴他們三千人馬已經撥歸禦營,從今晚起就要移營到禦營駐地,一切聽劉體純的命令行事。

在李自成的禦帳中,李自成同劉宗敏等幾位權將軍討論了明日的作戰方略,趕快散會,分頭向下傳達命令,為明日的決戰進行準備。

從黃昏以後,大順軍方麵,從禦營到全軍各營,都在緊張地為明日的決戰準備。在山海城中和西羅城中,今天夜間也在緊張地進行準備。不管是滿洲將士、關寧將士、大順軍將士,盡管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精神狀態,但是都認為明天要進行的不是一般的戰爭,而是關係重大的決戰。

大決戰一步一步地臨近了!現在月亮出來,通常在一更之後,將近二更時光。在月亮出來之前,多爾袞走出大帳,仰視天空,但見滿天星鬥,顯然明日必將是好晴天,利於大軍作戰。自從幾天前在翁後(今阜新境內)接到了吳三桂請兵的緊急書信,當即招降吳三桂,轉道南下山海關以來,直到今天午後在威遠堡的帳殿中接見了吳三桂及隨同朝見的許多文武官員及山海城中士紳,又同吳三桂在帳殿外對天盟誓,決定在今夜他親率滿洲大軍進關,明日與吳三桂的關寧兵合力作戰,殺敗“流賊”,他的喜悅心情,不能用語言表達。所以仰看滿天星鬥,不覺在心中說道:

“明日好天氣,準能旗開得勝,一戰殺敗流賊!”多爾袞的性格是遇事考慮周密,輕易不說出口來。此刻乍然起了一陣東南風,使長城外的初夏夜晚略微有些寒意。這寒意使他不由得想起來年輕貌美的聖母皇太後在他率領大軍從沈陽出發的兩天以後,派人趕上,送給他一件貂皮坎肩,供他在征途上禦寒之用。他此刻想起了這件事,想到她的情意,又想到明日的必勝無疑,不禁從心頭到嘴角同時綻開了微笑。

準備今晚開進山海關,明日參加大戰的有滿洲的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還有“三順王”率領的漢軍八旗。其餘人馬,包括滿洲八旗中的另外幾個旗和蒙古八旗,以及從錦州運來的紅衣大炮,尚在途中,今夜和明天可以陸續趕到。多爾袞相信,僅憑隨同他今日來到的滿洲精兵,加上吳三桂率領投降的關寧兵,明日準定可以殺得李自成潰不成軍。多爾袞是從二十歲左右起就參預大清國的國事活動,受太宗皇太極之命領兵打仗,所以他知道太祖努爾哈赤一代艱苦創業的種種往事,也清楚太宗一代種種軍政方略及戰爭曆史,所以他對今日能夠不費一槍一刀而招降吳三桂,占領山海關,認為是太宗建立大清至今的空前勝利,也是他身任攝政王之後初建的不朽功業。想到這裏,他無心觀察夜景,立刻帶著範文程和洪承疇走回帳殿。

他估計各旗將士已經用過晚餐,立刻傳下諭旨,命將士們趕快休息,三更進關,在西羅城的樹林中搭好軍帳,繼續休息。明日五更以前,所有進關將士,要將馬匹喂飽,將士們也要吃飽,如何出戰殺敵,臨時另有指示。多爾袞說出了這樣幾句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