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是該送給你的,可是你到底能不能看到它,我想大概是不會了吧。
我想我們能走到這一,對於你而言,我可能還是不出現的好。少擾是我能為你的最後的事吧……會覺得你身邊的人都是臭傻逼,隻有我能給你幸福,能給你帶來快樂,其實後來發現你要的東,不隻是我能給你,人也可以,所以沒必要鬧得死去來。
我們的旅途似乎是走到盡頭了,又似乎還從未開始。總是忽遠忽近,又模模糊糊。
我覺得自己會在某天跟你在大街上的轉角相遇,你衝我微微一笑,然後錯身而過,就好像之前從未發生過何不愉快的一樣。
可事實上,我與你從未相遇。我道你在躲著我,或許是我有點近視,總是在人群中與你錯過。
總之我並不願意承認是我已經對你樣貌開始模糊起來,我隻願意我看到的永遠是你那張成熟而泛著稚嫩的臉。這上的太多太多險惡,虛偽,狡詐,陰險是我不想讓你觸的。
所以,總是希望你能在我看不見的地方然無恙,好好的。
便如我在《的不在乎與就這麼了》中寫到,“對於我們而言,這個城市並不陌生,陌生的隻是我們了。去漫在這個擁擠的城市中,願意的話,總能相視你我,可它又太大了,大的讓人發慌,隻要你願意,一輩子都不會相見。”
我以為並沒有寫的那麼文雅,不過隻是你我在不經意間發現對方後便扭身離去罷了。
說不出有多少遺憾,多少盼。
也許你決定的是對的,不相見,是你我最好的歸宿。
我在文,詩歌中總習慣把你定義為,你那麼刺眼,卻又那麼溫軟,在你出現之前我的生是灰暗的,他們都比我高,他們把我籠罩在陰暗之下,裏麵全是虛偽和冷漠,直到有一天你帶著闖入我生,所有的黑暗都驅散了,麵摘了下來,轉瞬間一切都有了生機。
後來我又習慣把你說成火,我說,“年輕的時候總會有一團火照亮你的,可你伸出手想要觸摸它的時候,卻隻會燒傷自己。”
現在覺得隻是嚼著檸檬寫詩。
其實你走後,沒有變的灰暗,隻是我失去看了色調而已。
太多的人說我變的沉默了,實沉默是無聲的念想。我逐漸從悲痛不甘中向外邁,在日記上記述到,“不甘,難傷心淚不是遺憾,是結尾。”慢慢開始遺忘日紛爭的時間,在我對你短暫而珍貴的記憶中,你開始變的無可挑剔。
滿是落日的餘暉灑在你的臉上,你從睡意中醒來呆呆的望著我,像是個剛到的天使一樣。
我開始灌入,你很好,是我讓你失望了的情結。假如遇到你的時候能不那麼幼稚,能早早的學會照顧人,也許結局難講。
也曾無數個夜晚對你翹首盼,幻想你會忽然度出現我的裏。
那之後的很長一時間當我開始對人群產生恐懼感,我開始反感出入公眾場合,我習慣把它稱為“人群密恐懼症”——我總覺得你就在人群中,可我卻怎麼記不起你的樣貌,然後站在原地跟個人群失之臂。
在我喜歡的一部短片動漫中,李陽導演這麼給它配音,“李獻計總是會夢到很多人,王倩就在裏邊,可他卻怎麼也記不起王倩的樣子,就這樣站在原地跟個人群錯身而過。醒來後,李獻計像個老人一樣坐在床邊沮喪很久。”這部太過優秀的短片——《李獻計曆險記》總能讓我在一遍又一遍的觀後一言難發。其實很多人都跟李獻計一樣,盡力的去表現出不在乎,其實哪怕窮盡自己的所有去短與距離都覺得值得。
“可他卻無法向前邁出哪怕一,因為透過雨後淵下映照的子他明白,其實這麼久以來,時間隻在自己一個人身上洶湧的逝。”
我想沒麼比原文有感觸了。
原諒我這拙劣的文筆無法書寫出他的震撼。
寫的有點遠了,我明白大概了你是讀不到這本書了,所以我還是望能有人從我這些微末的文字中,窺看出這些曾經的過往。
寫這些的時候,其實已經看明白了很多,也曾經想過找誰來替代,但太隨意總是會惹得滿身疲憊。最後是道了,沒誰能代誰,隻是我們學會了把喜歡藏在心裏。
邁出的第一是你,若幹年後過頭來的最後一還會是你。這首我讀了很多年的歌詞——張學友的《定風波》
一過穿多你
開程少陪
上轟年了
起落轟葉....我
起……烈
跌……烈
跌(注:省略號隻起到行的作用由右向左。原文:你陪了我多少年,穿葉,過程轟轟烈烈,開落,一上起起跌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