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秘譜》是明太祖之子朱權編纂的古琴譜集,成書於明初洪熙乙巳(公元1425年),是現存最早的中國琴曲專集。(朱權(1378—1448),自號臞仙、涵虛子、丹丘老先生、大明朝奇士等。)
書所收64首琴曲,是編者從當時【琴譜數家所裁者千有餘曲】中精選出來的,其不乏一些曆史上很有影響力的名作。
由於古代中國音樂不如其它文物那樣便於保存,所以許多古曲不是失傳了,就是麵目全非。
因此古琴譜中保存的古曲,被唐人認為【唯彈琴家猶傳楚漢舊聲】。
古曲是總結前人音樂創作經驗,探索傳統音樂規律所不可缺少的依據。盡管近五百年來,有上百種古譜集中保存了成千首傳曲,但比較起來,還是以《神奇秘譜》中保存的古代音樂作品史料價值最高。
《神奇秘譜》全書共分三卷。
上卷稱《太古神品》,收十六首作品。如《廣陵散》、《高山》、《流水》、《陽春》、《酒狂》、《小胡笳》等,多見宋朝之前經典名曲,保存有初期傳譜的初始外貌。
在各曲之前都寫有詳盡的題解,將琴曲的淵源演變情況和樂曲的表現內容作了介紹,段落、指法、音位也標寫的很清楚。
此譜是研究古琴音樂的重要資料,具有很高的使用價值和史料價值。
編者認為這些【乃太古之操,昔人不傳之秘】,他有意從當時傳曲中選擇了曆史價值較高的【太古】傳譜。如世人所知的《廣陵散》是【世有二譜】。編者通過比較,【以是譜為正,故取之】。又如宋代【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而編者則采用了【不分段數】的唐代傳譜。
這些古譜當時已經無人傳授,所以編者未能為之點出句讀,其譜式和章法都保存有更多的古代特征。
中、下卷稱《霞外神品》,收四十八曲。
這些傳譜是編者【昔所受之曲】,其中有源於漢代的《雉朝飛》、《楚歌》;有據晉代笛曲改編的《梅花三弄》,有傳自南北朝西曲民歌的《烏夜啼》,有唐代流行的《大胡笳》,還有南宋浙派名師郭沔(郭楚望)的《瀟湘水雲》、毛敏仲的《樵歌》等。又收有《瀟湘水雲》、《樵歌》等宋代琴樂浙派名人著作。
這一部分作品曾經長期活躍於古代琴壇,具有旺盛的藝術生命力。
編者通過師承授受,具有實地演奏的體會,所以【俱有句點】,其譜式也與上卷多有不同。
這兩卷命名為【霞外】,是因為宋代浙派有一部規模巨大的《紫霞洞琴譜》,收四百餘曲,在它的影響下,元代編有《霞外琴譜》一書。標為【霞外】,表示它直接淵源於共宋、元浙派,繼承了曆史上聲望最高的傳譜。
琴譜共收錄《遁世操》、《廣陵散》、《華胥引》、《古風操》、《高山》、《流水》、《陽春》、《玄默》、《招隱》、《酒狂》、《獲麟》、《秋月照茅亭》、《山中思友人》、《小胡笳》、《廣寒遊》、《梅花三弄》、《忘機》、《長清》、《短清》、《白雪》、《猗蘭》、《樵歌》、《烏夜啼》、《大胡笳》、《離騷》、《秋鴻》等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