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25(2 / 3)

劉榮和李子民一前一後進了書記辦公室,顧一順的臉上相當的平靜,看不出是喜,也看不出是憂。他很客氣地把市長和顧問讓到沙發上,秘書進屋,給兩人倒了兩杯茶,然後退了出去。

顧一順看著劉榮問:“省裏的調查組來啦?”

“嗯。來啦,一共十一個人,三個副廳長帶隊,架式不小。”劉榮回答。

“你們想怎麼處理這件事呢?”顧一順問。

“我已經把大致的情況向省調查組做了簡要的彙報,但他們自己要親自查,已經分了三個小組,要市裏積極配合,我已經和有關部門說好了,這些日子要全力以赴。”

“能有什麼問題嗎?”顧一順的目光一動不動地看著劉榮。

“估計不會有什麼問題。劉雲娜這個人,我還是了解的。”

“不要估計,要絕對的不出問題。無論是大問題,還是小問題。”顧一順一字一句地說著。“還有,今天已經開學了,向陽小學上課怎麼辦?”

“我又先臨時給借個地方,等調查組走了,塌了的樓角再修一修,現在已經開始動手修了,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學生和老師就可以再搬回來了。”劉榮十分輕鬆的,而又胸有成足地說。

聽了這話,顧一順的臉色嚴肅起來。“塌的樓修不修的我不管,但有一條要明確,向陽小學不要再回到那個地方去了。你們想過沒有,塌了的樓房修一下,學生能安心在那裏上課嗎?家長們能放心讓孩子在那裏讀書嗎?再有個什麼新聞單位的去了一采訪,省裏市裏的一報道,那是什麼政治影響啊,你們必須在一個月之內給學校找到一個固定的,安全合適,家長和學生都滿意的校址。”

“一個月要辦成,這可難啦,就是再重蓋,也來不及呀!”劉榮一邊搖頭一邊說。

“劉市長啊,遇事你要多想想辦法,要多向子民這樣的老市長學習。我今天把子民和你一塊找來,也有這個意思。”顧一順說著把目光轉向了李子民,那目光充滿了溫情。“子民啊,按年齡,你應當是我和劉榮的大哥,你當市長的時候,幹得本來就不錯,我們配合的也相當的好。現在當顧問了,你可不能什麼都不管呀!我跟劉榮過去說過,你這個政府顧問,是省委正式任命的,也是我們市委承認的,政府的事,你可以當一半的家。現在劉市長工作中遇到這麼多困難,你要主動上前呀!學校這件事,我看你就再多操點心吧,你情況熟,能力強,多想點辦法。”

劉榮一聽這話,馬上接過話茬:“老市長,顧書記說的有道理,我現在真是忙的顧頭顧不上尾了,學校這件事,你就先擔過去吧,需要錢,你說話,需要人,你也說話,顧書記不是說了嘛,政府的事,你可以當一半的家。我完全同意。”

李子民這時已經全明白了是怎麼回來。年輕的書記和市長在關鍵的時刻又把這個老頭兒推到了第一線。他完全可以一口回絕這件事,他手頭化工總廠的攤子還沒弄出個頭緒呢,可一想到那個學校,想到鍾秀文校長那滿頭的白發和那一群群的學生,他隻有點頭了。“顧書記,我一定按您的意見,抓緊想辦法,盡快把向陽小學的事情辦好。再說,這也是我當市長時沒有給辦好的事,歸根到底,我也是有責任的。”

李子民和劉榮腳前腳後地離開了市委書記的辦公室,在市委大樓門前上車時,李子民對劉榮說:“我先不回政府,到下麵轉轉去。”於是兩台車出了市委的大院,一個向東,一個向西。李子民的腦子裏空蕩蕩的,想一下子解決這幾百名師生上課的校舍,還真是個不小的問題。他決定還是要先找一下鍾秀文校長,詳細了解一下情況再說。他知道鍾校長一定會在倒塌的向陽小學那裏,果然,車到學校門口,就看見鍾校長一個人坐在院子裏,看著那些工人在新搭的腳手架上忙來忙去,那專注勁兒,連李子民走到身邊都沒能發現。

“鍾校長,學生們呢?”李子民問。

鍾秀文轉過頭,看是李子民,要從椅子上站起來,被李子民按住了。“都暫時放假回家了。”鍾秀文說。

李子民發現,鍾秀文的眼裏含著淚水,眼坑也有些下陷。“鍾校長,您也別上火,我們會盡力想辦法的。”

“李市長,您不能理解呀,我們為盼建這個小學,盼了好幾年呀,建這個樓的時候,我幾乎每天來一趟,看進度,算時間,看看孩子們什麼時候能在這新樓裏上課。我這個校長眼看著就要退了,能有個新校舍,我就是退了,也能安了這份心呀。您不知道,因為咱向陽小學條件不好,我們學區裏的孩子,家長有點能耐的,都把孩子們轉走了,這沒有走的三百多名學生的家長,都是真正的老百姓,我搞過一次調查,我們學校學生的家長,最大的幹部是一個副科長,後來詳細一問,是紡織廠的一個保衛科的副科長,最近也下崗了。孩子的父母沒有能耐,沒有地位,孩子們就要在這樣條件不好的學校裏讀書嗎?這怎麼能體現教育的平等,這怎麼能體現黨和政府是真正為老百姓辦實事呢?我現在跟您說這些也沒有用了,您已經不是市長了。可我心裏想不通呀,樓塌了,孩子們心中的夢就破滅了,他們為了慶祝搬進新樓,假期自編了很多的小節目,就等著在新樓裏開學典禮的時候來演,您說,看到這一切,我這個當校長的,還有什麼臉呢?”說到這,鍾秀文忍不住哭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