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三十而立。年至二十八歲,的確在很多人的眼裏已經步入中年的門檻。可若說一個老字,卻又似乎早的有些離譜。
那麼我這突然的懷舊與追思,又是源於怎樣的心境呢?
或許,還是要歸咎於我這平日裏就不怎麼安分的思緒吧。
說起思緒的不安分。想來也算是人之常情。
恐怕這世上還沒有誰,能夠做到一輩子都沒有過那麼一瞬間的胡思亂想。
隻不過,我花在胡思亂想上的時間更多一些。
甚至可以說,在我逝去的人生當中,除了我在繈褓之中的懵懵懂懂以外,有了獨立思維的我,一直都在胡思亂想。
於是我錯過了童年。錯過了青春。錯過了許許多多本應握在手中的機會。以及一段又一段值得懷念與追憶的感情。
可若如此,突然陷入追思的我,又到底在回憶什麼呢?
我,自然有值得我去回憶與追思的故事。
畢竟,我還是一個有著鮮活生命的個體。
即使我沒有主動的去把握住那些逝去的當下。但當我回首之際,卻也都是今日的我最珍貴的過往。
這,便是成長。
哪怕摔了九十九個跟頭隻明白了一個道理,也是成長。而這樣的成長,又往往不是別人口中所敘述的經曆可以替代的。
所以,我們感恩願意指點我們的前輩。但當我們還沒有能夠完全體會那樣的經曆時,倒也不必為前輩之言所左右。畏畏縮縮的放棄自己有意,或無意的選擇。
隻要你做好了承擔一切後果的準備就可以。
當然了。即便沒有做好承擔後果的準備。又或者已經決定聽從前輩的提點做出一些規避。有些屬於你的磨難,也還是躲不過的。
我常與人說,萬物尚生者皆在修行。
如果不斷地進步成長是這場生命旅途的被動意義。那麼不斷地經曆,就是讓我們進步成長的根本要素。
隻有切身的體會到個中滋味,才能獲得我們常說的所謂的“經曆”的加持。然後從這段經曆中得以進步與成長。
前輩們的經曆,終究是屬於前輩們的。對於我們來說,隻能作為經驗加以善用。讓我們在相同,卻又獨屬於我們的彎路上,走得相對沒有那麼狼狽罷了。
但這獨屬於我們的荊棘與波折,卻是任何人都無法代替我們去麵對的。
同樣的,旁人的荊棘與波折,也不是我們可以代替麵對的。哪怕我們曾有過相同的經曆。
所以,永遠不要以過來人的口吻去教育旁人。更不要試圖阻攔別人走上你曾走過的彎路。
因為彎路,往往最能使人獲得巨大的成長。
阻攔別人經曆一些彎路,就等於阻礙別人成長。
不過,彎路不等於歧途。
而且在這場生命旅途中,我們大部分的普通人所要經曆的波折,也實在是數不勝數。
作為一個有著七情六欲的普通人。我們終究無法做到眼睜睜的看著親近之人,被彎路上的荊棘刺的遍體鱗傷。更不可能看著我們的親朋誤入歧途。
我們終究還是忍不住做出一些善意的提醒。
隻是這個提醒要有界限。
首先,我們自己要能分得清什麼是歧途。什麼是彎路。
簡單來說,觸犯法律的,就是歧途。而其他使自己的生活一時陷入困境或是永久陷入困境的,都隻能算是彎路。
就比如在學生時代不好好學習,就被當代的家長當成歧途。
但實際上,沒有在最適合學習的時候全力汲取知識加以豐富我們自身,也隻能算是我們人生旅途上的一段彎路而已。
它有可能成為日後誤入歧途的一絲緣由。但它在本質上還隻能算是一段彎路。
當一個人走過了這段彎路以後,他有可能比旁人更加明白學習的重要性。然後學會不斷地汲取知識來豐富自身。
唯一的缺點,也隻是這個時候的學習,要比之前付出雙倍,乃至數倍的精力。就連學習的時間,都不易獲取。
不過這樣由自身選擇所帶來的後果,依然還是要由自身去承擔與彌補。自責與旁人的指責都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
說到這裏,不由想起八九年前在一輛公交車上突然出現過的一段思緒。
“小時候因為家長的“絕對統治”,認為長大以後便一切都好了。於是每天都盼著長大。
到了青年時期,又因為受到種種問題的衝擊而懷念童年的無憂無慮。
等到中年時期,再繼續悔恨自己沒有在青年時期好好奮鬥,導致自己一事無成。
於是一個人就這樣在不斷地悔恨中蹉跎了時光。”
提起這個,是想告訴大家,悔恨過去的選擇沒有意義。將自己沒有實力在當下獲得的幸福寄托於未來,也是不對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那句被說爛了卻又不為大眾所施行的話。珍惜當下。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