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一次當記者(1 / 2)

第五章 第一次當記者

一九三八年冬季,我和老陳,又在深縣馬莊隱蔽了一段時間,冀中醫的形勢越來越不佳。次年初,就奉命過平漢路西去工作了。

這是王林同誌來,傳達的黃敬同誌的命令。在駐定縣境內七地委那裏,開了簡單的組織介紹信。同行的有冀中導報的董逸峰,還有安平縣的一個到邊區受訓的區於部。我那時並非黨員,除了這封信外,王林又用當時七地委書記張雪峰的名義,給我寫了一封私函,詳細說明我在冀中區的工作情況,其中不乏讚揚器重之詞。這本來是老王的一番朋友之情。但是我這個人很迂執,我當時認為既是抗日工作,人人有份,何必作私人介紹?叉沒有蓋章,是否合適?在路上我把信扔了。不知道我在冀中工作,遇到的者j是熟人,一切都有個看顧,自可不必介紹,而占阜平則是人地兩生之處。果然,到了阜平,負責組織工作的劉仁同誌,騎馬來到我們的駐地,分別和我們談了一次話。老陳很快就分配了。而我住在招待所,遲遲不得分配。每天飯後爬到山頭上,東迎朝霞,西送落日,頗有些惆悵之感。後來還是冀中區過去了人,劉仁同誌打聽清楚,才把我分配到剛剛成立的晉察冀通訊社工作。

這還算萬幸,後來才知道,當時有一批所謂來路不明的人,也被陸續送往邊區。和我同來的那個區幹部,姓安,在沒分配之前,有一天就找到我說:我和你們在路上說的話,可不能談,我是個黨員,你不是黨員。弄得我很納悶,想了半天,也想不起在路上,他曾和我們說過什麼不是黨員應該說的話。我才後悔:於不該萬不該把老王那封信撕掉。並從此,知道介紹信的重要性。還明白了,參加革命工作,並非像小說上說的,一進來,就大碗酒、大塊肉,論套穿衣服,論秤分金銀,還有組織審查這一道手續。

晉察冀通訊社設在阜平城南莊,主任是劉平同誌。此人身材不高,儀表文雅,好抽煙鬥,能寫當時胡風體的文藝論文,據說剛從北平監獄放出不久。我分在通訊指導利,科長姓羅,是抗大畢業生,寧波人,青年學生。此人帶有很大的洋場惡少成份,為人專橫跋扈,記得一些革命和文藝的時髦名詞,好給人戴大帽子。記得在邊區記者協會成立時,我忘記說了一句什麼話,他就說是周作人的理論。這種形左實右的人,在那時還真遇到不少,因為都是青年人。我置之不理。留下非常不良的印象。他平時對我還算客氣,這是困為我年事較長,不與人爭;二是因為我到社不久,就寫了一本小冊子,得到鉛印,自己作品,封麵上卻寫上集體創作他以為我還箅虛心,有可取之處。那時,因為夥食油水少,這位科長尤其嘴饞,我們在業餘之暇,常到村外小河蘆葦深處,掏些小沙魚,舊來用茶缸煮煮吃。(那裏的老鄉,小叫用他們的鍋煮這些東西,甚至雞也不讓煮。他們還不許在他們的洗瞼盆裏用肥皂。他們說,聞不慣這些味道。這是事實。)每次掏魚,他都是站在幹岸上,很少下水,而且不斷指手劃腳,嘴裏不三不四,使人生厭,興趣索然。

我和他睡在老鄉家一條烏黑發亮、沒有炕席、枕頭和褲子的土炕卜。我好失眠,有時半夜裏在月光之下,看見他睜大兩隻眼睛,也沒有安睡。後來我才知道,他正在和社裏一位胖胖的女同誌,偷著談戀愛。那時候,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戀愛好像是很不體麵的事。羅後來終於和這位女同誌結了婚,並一同調到平北遊擊區去工作。那裏很殘酷,禮拜六,羅騎馬去接妻子,在路途遇見敵人,中彈犧牲。才華未展,深為可惜。

就在到通訊社的這年冬季,我有雁北之行。邊區每年冬季,都遭敵人掃蕩,因此派一些同誌,刮各分區采訪,一是工作,二是疏散。羅科長在我們早晨出操的農民場院裏,傳達了主任的指示。

同行者三人:我,還有董逸峰,是從冀中和我一同過路來的。此人好像被列入來路不明的那一類,後來竟不知下落。另一入姓夏。此人廣東籍,小有才氣,寫過一些通訊,常常占去當時《晉察冀日報》的整個四版。我現在想,通訊文章之長,在開天辟地之時,就發生了。那時報紙雖不大,但因消息來源小,下麵來稿也少,所以就縱容這些記者們,去寫長篇通訊。隨後,就形成了一種風氣,一直持續抗戰八年,衍及現代。這是題外的話。夏好像已是黨員,社長雖未公布他是我們的負責人,但我忖度形勢,他是比我們更被信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