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自我消費維權
(1)認真學習《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掌握好法律武器。
(2)要了解商品知識,才能具有對商品和價格的選擇能力,一旦遇到質量或價格問題時,可有效地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3)在購買商品時,要注意索取信譽卡、保修卡和發票。
(4)對所購物品,一旦發現質量問題,一定要在保修期內去銷售單位交涉,切勿自行修理和錯過保修期。
(5)購物前,盡可能做到貨比三家,這樣可以在款式、質量、價格等方麵進行比較,選擇最佳產品購買。
(6)在購買電器等大件消費品時,一定要當麵試機,對照說明書,逐一進行檢查,切不可匆忙了事。同時還應注意商品的包裝上有無廠名,廠址、有無三包等情況。
(7)在購買預交貨款的商品時,須事先了解清楚該售貨單位是否可靠、信譽如何、有無經濟擔保等情況,以免造成貨款兩空。
(8)購買小商品時,切勿輕易相信商家廣告,免得因圖便宜而上當受騙。
(9)在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直接與銷售者交涉無效時,可向當地消費者組織部門投訴,請求幫助解決。
家庭購物維權
(1)索要發票是維護自身權益的重要憑據,若以後引發消費糾紛,用其憑證可以有效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同時也是支持國家稅收政策的積極行動和義務。
(2)商家故意打錯結賬單的情況比較鮮見,因此,消費後要及時核對賬單。
(3)在提前消費時要謹慎選擇信譽好、名氣大的商家,合理控製提前消費金額,並保存好消費憑證。若以後出現問題可及時投訴,切實把握手中的合法權益。
(4)商家除了事先聲明是處理產品,否則其他所有打折商品均在“三包”範圍內。當發生消費行為時應注意索要票據。
(5)商家在有獎促銷活動中,可能將劣質、殘次等商品混在獎品中變相銷售。因此,在發生消費行為時,一定要擇優選取。
識消費者投訴的範圍
消費者協會受理投訴的範圍包括消費者所購買的生活消費品的質量、價格、安全、衛生、計量等方麵的問題,以及服務的質量、服務價格——各娛樂場所、教育、醫療、維修等行業的收費等。
維權投訴安排
消費者在投訴前先要向商家或廠家反映。大多數廠商並不希望一些質量和服務問題鬧得滿城風雨,所以最好先就近解決,這樣問題解決快,還不傷感情。如若無效,可根據受損情況向消費者協會投訴或向當地工商行政管理、物價、標準計量等部門或商店的上級主管部門反映,請求解決;同時切勿拖延投訴時間,以免不利於判斷商品損壞程度和維修服務中產生的問題,以致很難定性,更會導致超過投訴時效。
投訴材料準備
(1)消費者要把投訴的內容以及投訴原因、本人姓名等寫清。
(2)提供的購物地址、購買商品日期、品名、牌號規格等材料應準確。
(3)提供的產品質量、價格、數量、生產及銷售單位的名稱應詳細確切。
(4)如受理單位未提出要求,投訴時可不必攜帶實物。
(5)不管投訴商品質量問題,還是維修收費問題,都應提供購貨發票或維修收費發票等必要的物證。
消費者投訴注意
(1)投訴前可先向消費者協會谘詢,由於消費者協會受理投訴是按地域分工,因此投訴時應考慮被投訴者屬誰管理的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