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笑對人禮對物
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不說謊話、舉止得體,這些是大家
都懂得的常識。而帶著感恩的心情工作,很多人卻做不到。那是
因為我們習慣了我們得到的一切,對現存的事物沒有新鮮感。就
像我們擁有第一台PC時,我們很高興,而當我們買了筆記本電
腦時,我們就把那台PC擱置一邊、甚至打入“冷宮”一樣。昨
日的奢侈品變成了今天的必需品和明天的老古董,我們的心就在
這種嬗變中變得麻木了。因此,我們需要學會感受,時時帶著感
恩的心情,設身處地地替別人著想。隻有這樣,我們才是受人尊
敬的人,我們才是高尚的人。隻有這樣,我們才活得有滋味、有
意義。隻有這樣,整個社會才會充滿愛心,陽光燦爛。
尊重每一個人
尊重人是一個文明人起碼的素質,是現代社會的基本要求。
可是,很多時候在中國的很多場所,要得到人尊重就是奢望。我
這樣說不是說我們這個社會的成員惡意不尊重他人,而是我們沒
有有意識地尊重別人,沒有把尊重別人當做一種理所當然的行為
準則。與熱情相比,我們的尊重相對薄弱得多。熱情泛濫而尊重
匱乏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普遍現象,什麼時候這兩者均等了,或者
尊重比熱情還多了,那就表明我們的社會進步了、理性了。
譬如說,在酒席上,很多人勸酒的熱情簡直是灼人熾人,那
種不屈不撓的勁兒,真是讓人受不了。勸酒的這些人也許沒有意
識到,人家不喝酒而你不遺餘力地勸是對人家的意誌的強奸,是
名副其實的對人的不尊重。這一現象在國外為什麼幾乎就沒有
呢?因為國外的人們知道,對人尊重比對人熱情更重要,更何況
泛濫的熱情隻會對人造成傷害!
尊重每一個人吧!
2004年1月10日,我應邀出席由某政府機構在上
海書城舉行的一個簽名售書儀式。可很不湊巧的是,這
天恰逢我搬家,一周前就定好了搬家公司,回斷肯定是
不妥當的。況且臨近年關,大量民工都回鄉過年去了,
而搬家公司是靠民工支撐著的。因此,這個時候另找搬
家公司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我隻能跟負責這個活動
的吳先生說明情況並鄭重道歉。豈料,這位先生不但不
體諒,還很不屑地乜了我一眼,頗帶譏諷地說了一句:
“我也是今天搬家。”說完,很曖昧地看著我,嘴角的
笑帶有明顯的嘲諷意味,顯然是不信任我。
當然,我沒有理由發火,人家也是為了工作麼,何
況人家邀請我也是給我麵子,我如此駁他的麵子實在也
不怎麼合適。可我能怎麼辦呢?
我無意在這裏責備這位負責簽名售書儀式的先生,作為組織
者,他當然不希望作者還沒簽名就退場。我也沒有指責他對我的
傲慢,他一定是把我的話當成了退出簽字儀式的借口,因為這麼
做的人現在實在是太多了,更何況這次簽名售書活動是沒有報酬
的。
然而,我還是要敬告他,起碼你應該尊重我,具體了解一下
情況啊,你怎麼能出口就揶揄我呢?那樣的態度,對我是一種怎
樣的打擊啊。說實話,我當時是把它當做侮辱的。
在我看來,無論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也不管他擔任什麼樣
的職務,能力和能量是次要的,首先做人要到位,起碼要尊重別
人,而且,不是尊重一個人的權力、地位和金錢、勢力以及輩
分,而是尊重人——作為人口學甚至生物學意義的人,而不是作
為社會學意義的人。在我看來,這是人際交往的基礎和前提。否
則,關係就處不好,也許會弄僵;領導也當不好,甚至會闖禍。
一個從日本回國的朋友告訴我,日本除了地麵幹淨、空氣清
新外,人的言談舉止素質也較高,十分講究禮節,他舉了個例子
加以說明,他說——
在日本,商場售貨員收錢、找錢時,都拿個小筐,
顧客把錢放在裏麵。找錢時也是放在小筐裏(因為經常
有零幣),當著你的麵一五一十點清楚。然後,紙幣在
下,硬幣在上雙手交到你手裏。
在日本衝繩旅遊時,由日本女孩當導遊,她清點人
數時手心朝上,類似國內“請”的姿勢,一上一下地清
點,這個尊重人的細節很讓人感動。我們被人用食指點
著腦門數了很多年,像數牲口那樣一般無二,根本沒人
覺得不妥。
與東鄰的日本人相比,我們的很多人真是應該汗顏啊。作家
李先生跟我訴說了這樣一件事,他反複強調,那是他的切身經
曆,沒有任何編排的成分。他甚至跟我開玩笑說,這是一篇散
文,而不是小說。他的經曆是這樣的——
大學時,我是個狂熱的文學愛好者,對寫作嗜之如
命,發誓要在畢業之前發表一個中篇小說,在中文係力
壓群“芳”,出人頭地。
可是,當時作者太多,發表園地太少,當作家和考
大學一樣,是條名副其實的羊腸小道,行走在上麵,擁
擠而艱難。
然而,我不理會這些,我發誓要用自己的勤奮和才
氣叩開繆斯女神的大門,達到自己的目的。
可是,投(稿)了退,退了再投,屢敗屢戰,如此N
次,眼見和我同時起步的同學的稿子都變成了鉛字,我
的稿子卻總是被退回,我真是懊惱得無以複加。我懷疑
勢利眼的編輯根本就不願意看我這樣的文學新人的稿
子,接到後根本沒拆開,或者拆開後瞥一眼作者名字,
就讓編務換上雜誌社的信封給退回來了。
想到這一點,我就使了個詭計——用些許的漿糊把
稿紙的右下角給粘上了!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檢驗
一下,編輯是不是壓根兒就沒有拆開我的稿子。
果然不出我的所料,稿子一如既往地又被退了回
來,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信封,抽出稿紙,果然,稿紙的
右下角還是粘住的,編輯根本就沒翻開過我的稿件!
據說,李先生後來以這件事為題材,創作了一個短篇小說,
對雜誌編輯選稿唯名(氣)的風氣和做法大加撻伐。
很快地,這篇小說就刊登出來了。在給作者的回信中,責任
編輯對李先生的作品做了充分的肯定,尤其是他在細節方麵的描
寫,編輯說用漿糊糊住稿紙檢驗編輯的職業道德是他這篇小說的
點睛之筆。編輯在回信的最後說:“細節,是人物描寫的靈魂,
是性格塑造的鬼斧!你對細節描寫的功底說明,你是個不錯的文
學苗子,繼續努力吧,你一定會取得更大的成功的。”
瞧,這位編輯倒是不為同行忌諱,在對同行的不良行徑進行
“撻伐”的同時,充分肯定李先生的寫作功底,給了李先生應有
的鼓勵,為他以後的文學創作奠定了第一塊基石。
尊重人不是掛在嘴上、寫在紙上的,而是應該確確實實貫徹
在行動上的。20世紀90年代初期,當我還在讀研究生時,上海
電視台的女編導王文黎就告訴我,她對人的尊重是發自內心的,
即使對犯人也一視同仁的。她告訴我說,她在拍攝一部有關監
獄、犯人的專題片時,就明確告訴犯人:“你可以不接受我們的
采訪,我一點沒有強求和壓製的意思。”因此,在片子播出時,
我們看到,所有犯人的臉經過技術處理——都被編輯用馬賽克遮
住了。
“犯人也是人,理應得到尊重。”王編導這樣說。
是啊,我們應該尊重每一個人,而不是根據其經濟身價或官
位高低或勢力大小,那樣的話,我們就不是尊重人,而是尊重金
錢、尊重官位、尊重勢力,我們尊重的是作為生物意義上的人,
是一個個生物個體。在作為人這一點上,大家都是平等的,沒有
高低貴賤之分——不分大腕、大款,不論顯貴、高官。至於享受
的生活待遇、政治禮遇什麼的,那是另一回事,不在我們這篇文
字的討論範疇之內。倘若能做到尊重每一個人,那麼祝賀你,你
的思想境界達到了相當的高度,你已經是一個謙謙君子了。
在尊重人這方麵,宋魚水法官是值得我們效仿和稱道的。
“我喜歡傾聽,喜歡傾聽後再發表意見。我不太愛
講話。”優秀法官宋魚水說,接著他給我們講了下麵這
個案例——
原告是一位有名氣的老作家,70歲了,與人合作
寫了一本書,由於書中的一些內容提前公開發表,出版
社認為影響了銷路,沒按合同給足稿費。幾次協商不
成,老作家將出版社告上了法庭。
庭審中,老作家情緒激動,但是對法律的了解顯然
不多。闡述自己的意見時,總是不能很準確地講出法律
上爭議的焦點,一個問題翻來覆去講了十來遍。旁聽席
上有人打起瞌睡,但擔任審判長的宋魚水卻一直沒有打
斷老作家的陳述。她神情專注,表情柔和,不時輕輕點
頭,目光一直沒有離開正在發言的當事人。
近4個小時過去了,直到中午12點多,老作家才
結束了陳述。宋魚水開始向當事人雙方講解出版合同方
麵的法律規定,分析雙方在合同履行中的不當之處。
開始,老作家一言不發,仔細聽著宋魚水講解。突
然,老作家站起來說“法官,我接受被告提出的調解方
案。”他隨後解釋道,“你是第一個完完整整聽完我講
話的人,你對我的尊重讓我信任你。我尊重法庭的意
見。”雙方當場達成和解。
是啊,傾聽是一種素養,更是一種工作方法。我們在工作
中、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場合是需要傾聽的。可是,我們卻經
常以“語無倫次”、“發言囉嗦”等理由打斷別人的陳述和訴
說,這個時候,很少有人意識到,我們打斷的是人家的話茬,失
去的是我們對人的尊重,暴露了我們的缺乏素養。
愚蠢的謊言
在西方社會,說謊是一件很嚴重的事。在他們看來,說謊的
人是不值得信任的,更不能作為合作夥伴,尤其不能作為朋友相
處,因為誠實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就像我在上文所描述的那樣。
可是,我們身邊的情況並不是這樣。在這裏,我們將說謊冠
之以“找個借口”的美名。堂而皇之地編排理由說瞎話對付人和
事,這樣的言行司空見慣。不但與陌生人打交道如此,甚至與同
事、同學相處也是如此。想想也真可怕,對方跟你說的信誓旦旦
的話,居然都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或一遇見太陽即刻融化的雪
花!
然而,我們不以為過,更不以為錯,我們依舊日複一日,我
行我素,說謊時仍然臉不改色心不急跳,仿佛這些謊言就是我們
生活肌體的一部分,而不是我們肌體上的毒瘤!
太可悲了!
前不久,一個朋友告訴我一件事,就是關於他的大學同學撒
謊的——
那是2002年底,我應邀去參加了一個同學召集的
聚會,聚會在徐家彙路上一個豪華樓盤,那是女主人
——我大學時代的同學小汪的夫人在上海購置的一套房
子。汪夫人在安利從事銷售工作,很有成就,其業績比
其在安徽某主流媒體工作的丈夫的收入高得多。
進得門來才發現,果然名不虛傳——汪夫人已召集
了一大批人,正津津有味地宣講著安利銷售的方方麵麵
呢!我不忍心打擾她的講解,找了個座位,悄悄地坐了
下來。
果然是受過專門培訓的,汪夫人的講解深入淺出,
將複雜的獲利計算方法講得通俗易懂,娓娓動聽,將加
入以後的發展前景描述得燦爛輝煌。說得一班子聽眾心
悅誠服,怦然心動有幾個幹脆利索地就開始填表交
錢。
最後,汪夫人總結似地說:“我這麼告訴你們吧,
即使你們一個下線也發展不了,這些營養粉、牙膏什麼
的自己用也很好啊。我們一家人都用安利的品牌,從牙
膏、營養粉到洗滌劑等等。”
聽到這裏,連我這種來此之前就抱定主意“穩坐釣
魚台”的人也不禁有點怦然動心。我也準備買點洗滌劑
回去用,買點保健品回去吃並把它們推薦我的朋友,因
為這些產品的功效實在太好了。但由於內急,我必須先
去趟廁所。
在廁所裏,無意中我驀然發現:汪夫人所說並不真
實——他們家裏的梳洗台上赫然放著的並不全是安利產
品,而是被她在和安利產品比較中多次詬病的某國產品
牌!至此,對汪夫人所說所為所建立起來的所有信任感
轟然倒塌。而且,其他聽眾在去了衛生間回到客廳後也
有被欺騙的感覺,從而紛紛將手裏的表格揉成了紙團。
撇開道德評價和同學情義,從商業角度考察,汪夫人的這次
宣教(或稱遊說)應該說非常成功,她鼓動如簧之舌,打動了在座
的各位傾聽者的心。但她犯了一個致命的細節錯誤,即“沒有做
到言行一致”。更徹底地說,她的言語宣傳很成功,但她嚴重忽
略了環境宣傳,事實一再表明——身教重於言傳。也就是說“事
實勝於雄辯”,而汪夫人恰恰忽略了事實。因此,汪夫人這次的
失敗也在情理之中。
為什麼說謊呢?
也許,汪夫人至今也不會後悔自己的謊話,她後悔的是自己
的衛生間出賣了她的秘密,後悔自己的前期工作做得不夠縝密。
那樣的話,那麼,她的事業是不會再蓬勃發展下去了,因為她把
事業建立在謊言的基礎上,那就像把房子造在沙地上。試問,沒
有堅實基礎的房子會牢固嗎?
良好的舉止
良好的舉止是素養的體現,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是現代
人所應該具有的素質。在公共場合,良好的舉止會使你成為人們
眼中的君子或紳士,讓你得到尊重,受到愛戴。而不得體的行為
則會受人側目,遭到人們的譴責。
中國一直以禮儀之邦著稱,別人也是這麼認為的。可是,近
些年來,我們簡直愧對於這個稱號,簡直愧對於祖宗,因為我們
的舉止離禮儀之邦的國民大相徑庭,實在玷汙了這個響當當的品
牌!
不說別的,就說在餐桌上使用筷子吧。
筷子,古時又稱其為“箸”,中國人使用筷子作為餐具是從
遠古流傳下來的,日常生活當中對筷子的運用還不是那麼很講
究,但在祭禮中,筷子的使用是非常有講究的。
一般地,我們在使用筷子時,正確的方法是用右手執筷,大
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下端,另外三個手指自然彎曲扶住筷子,
並且筷子的兩端一定要對齊。在使用過程當中,用餐前筷子一定
要整齊碼放在飯碗的右側,用餐後則一定要整齊地豎向碼放在飯
碗的正中。也就是說,使用筷子是有一整套禮儀的。與此相對
應,不恰當的使用就成為禁忌。禁忌的使用方法有以下12
種——
1三長兩短
這意思就是說在用餐前或用餐過程當中,將筷子長
短不齊的放在桌子上。這種做法是很不吉利的,通常我
們管它叫“三長兩短”。其意思是代表“死亡”。因為
中國人過去認為人死以後是要裝進棺材的,在人裝進去
以後,還沒有蓋棺材蓋的時候,棺材的組成部分是前後
兩塊短木板,兩旁加底部共三塊長木板,五塊木板合在
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長兩短,所以說這是極為不吉
利的事情。我們經常說“萬一有個三長兩短”裏的“三
長兩短”就是指的這個意思。
2仙人指路
這種做法也是極為不能被人接受的,這種拿筷子的
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無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
食指伸出。這在北京人眼裏叫“罵大街”。因為在吃飯
時食指伸出,總在不停的指別人,北京人一般伸出食指
去指對方時,大都帶有指責的意思。所以說,吃飯用筷
子時用手指人,無異於指責別人,這同罵人是一樣的,
是不能夠允許的。還有一種情況也是這種意思,那就是
吃飯時同別人交談並用筷子指人。
3品箸留聲
這種做法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裏,用嘴來回去
嘬,並不時發出“噝噝”的聲響。這種行為被視為是一
種下賤的做法。因為在吃飯時用嘴嘬筷子的本身就是一
種無禮的行為,再加上配以聲音,更是令人生厭。因
此,一般出現這種做法都會被認為是缺少家教,同樣不
能夠允許。
4擊盞敲盅
這種行為被看做是乞丐要飯,其表現是在用餐時用
筷子敲擊盤碗。因為過去隻有要飯的才用筷子擊打要飯
盆,其發出的聲響配上嘴裏的哀告,使行人注意並給予
施舍。
5執箸巡城
這種做法是手裏拿著筷子,作旁若無人狀,用筷子
來回在桌子上的菜盤裏尋找,不知從哪裏下筷為好。此
種行為是典型的缺乏修養的表現,極其令人反感。
6迷箸刨墳
這是指手裏拿著筷子在菜盤裏不住地扒拉,以尋找
獵物,就像盜墓刨墳的一般。這種做法同“執箸巡城”
相近,都屬於缺乏教養的表現,令人生厭。
7淚箸遺珠
用筷子往自己盤子裏夾菜時,手裏不利落,將菜湯
流落到其它菜裏或桌子上。這種做法被視為嚴重失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