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劃粥割齏的範仲淹
範仲淹是宋代傑出的政治家和
文學家。他不到3歲時,父親因病
去世,母親改嫁,家庭生活十分貧
困。十幾歲時,他決心自立,住進醴
泉寺苦讀。三年後,他不遠千裏,獨
自一人來到南都(今河南商丘),進了當時著名的南都學舍讀
書。在這裏,範仲淹生活非常艱苦。因為沒有錢買足夠的糧
食,他每天隻熬一小鍋粥,等粥凝固後,將粥劃分成三塊,再
把成菜切成碎末(劃粥割齏),當作一日三餐的飯食。
一天,範仲淹正在吃飯,有個同學
來看望他,發現他的夥食竟如此地差,
於是回到家裏,給父親講了範仲淹的
事。同學的父親覺得範仲淹很有誌氣,
就拿出錢來,讓範仲淹改善
一下生活,範仲淹很堅決地
推辭了。他的同學沒有辦
法,就送來一些飯和肉給他
吃,範仲淹隻得接受了。
過了幾天,他的同學又
來拜訪範仲淹,他發現上次送的飯和肉都變質發黴了,範仲
淹連一筷子也沒有動。他的同學十分吃驚生氣,對範仲淹
說:“你太清高了,一點兒吃的東西都不肯接受,讓朋友太傷
心了!”
範仲淹笑了笑說:“老兄誤解了,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
吃。我擔心自己吃了這樣的好飯之後,就再也咽不下去粥和
鹹菜了。你的好意我心領了,你千萬別生氣。”同學聽了他的
話,更加佩服他的人品。在這裏,他不分晝夜不斷
地讀書,困了,就用冷水澆澆
頭,沒錢,他就一天隻吃一
頓粥。春去秋來,一晃
就是五年過去了,功夫
不負苦心人,範仲淹獲
得了淵博的知識。
有一次,有人問起
範仲淹的誌向,範仲淹
說:“我的誌向,要麼當
個好醫生,要麼當個好
宰相。好醫生為人治
病,好宰相治理國家。”後來,範仲淹果然當了
宰相,成為宋代著名的政治家。
範仲淹在繁忙的政務之餘,勤於創作,寫
下許多佳作。他最著名的文章是《嶽陽樓記》,文章中“先天
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深為後人喜愛,光照千
秋,廣為傳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