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碼頭

有一個人一直想成功,為此,他做過種種嚐試,但到頭來,都以失敗告終。他非常苦惱,就跑去問他的父親。他父親是一個老船員,他意味深長地對兒子說:“要想有船來,就必須修建自己的碼頭。”兒子聽了這話沉思良久。這之後,他不再四處嚐試,而是靜下心來,好好讀書。後來,他不但上了大學,而且成了令人羨慕的博士後。不少公司經常打電話來,希望他能夠加盟,而且待遇好得驚人。

人生就是這樣有趣。人生的道路,看起來好像很曲折,但事實並非如此,做人如果能夠做到拋棄浮躁,安定自己的內心世界,錘煉自己,讓自己發光,就不怕沒有人發現。與其四處找船坐,不如自己修一座碼頭,到時候何愁沒有船來。人這一生,出身、地位、身份並不會影響你所修建的碼頭的質量。但是恰恰相反,你所修建的碼頭的質量,卻會影響到你這裏停靠的船隻。你所修建的碼頭的質量越高,到你這裏停靠的船隻就會越好,而你修建的碼頭越大,停靠的船隻也會越多。

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社會,知識是自己立身的惟一資本,“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不斷地充實自己,努力為自己修建一座高質量碼頭。這是人生最好的忠告之一。

滿滿的幸福

中專畢業後我當了一名護士,和大多數人一樣,我的生活平凡而平淡。我不太留意這個忙碌的世界,這個世界也以它的現實漠視著我。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我曾經不太留意的這個世界對我有著越來越多的誘惑。於是平靜被打破了,總想得到更多。

我不是徹底的物質主義者,但我願意享受生活。我希望可以過上一種足以稱之為“幸福”的生活,卻不能為“幸福”下一個準確的定義。上小學時有一篇課文《幸福是什麼》,我想現在沒有人願意相信小學課本裏的東西了,包括我。

去年夏天一個極普通的下午。我百無聊賴地在街上走著。街上人多車多,一輛摩托車撞倒了一個農村小女孩。小女孩跟著她的父親,那父親蒼老而貧寒。車主是城裏所謂的“痞子”,撞了人後揚長而去。看著街頭相依的父女倆我默默歎息,走上去看了小女孩的傷口,說算了,我帶她上醫院包紮一下。老農感激地帶著女兒跟我上醫院。路上他說沒法子,鄉下人窮,進城來賣點水果,沒想到遇上這樣的事。對我,他謝了又謝。我幫小女孩包紮好,說不礙事,過幾天就好了。老農從口袋裏掏出一卷零鈔,戰戰兢兢不知要付多少醫療費,我說不用了。父女倆千恩萬謝地走了。

這件小事我很快忘了,我策劃著一種又一種的生活方式,然而一次又一次地碰了釘子,我在一個夜班時悲哀地想,幸福離我是越來越遠了。那一個夜班我心亂如麻。清晨7點,我伏在窗口看外麵忙碌的世界,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裏。

有人叫我:“醫生,醫生!”我回頭,叫我的不是病人或家屬,但似曾見過。想起來了,不久前我幫助過的農村父女!

小女孩拉拉她父親的衣角:“是那天的阿姨。”老農放下負著的大口袋,口袋看樣子很沉,他這麼大歲數還背得穩穩的。老農笑著說他女兒頭上的傷全好了,多虧好心的我。這次進城,他們是專程來謝我的。說著把沉沉的大口袋解開,天哪,裏麵是滿滿一口袋桃子!又紅又大,多得讓我吃驚。老農說那是他全家細細挑的,鄉下人沒什麼好送,就送些桃子表表謝意吧。我驚訝得說不出話來。真的,那一刻我竟有點兒眼睛濕潤的感覺,為父女倆簡單而質樸的謝意。我請他們坐下,突然想起現在才7點,哪兒有這麼早的車?對我的詢問,老農說,他們早上5點就出門了,走了兩個小時才到這兒,我說怎麼不晚點好乘車來呢?老農憨然地笑了,說鄉下人不比城裏人,走慣了……

送走父女倆,我看著那足有30多斤重的桃子,想到他們一家人摘,在院子裏細細地挑,想到他們走了20幾公裏的路把桃子送給我,想到他們簡單而純樸的心願:希望報答好心的醫生,希望小女兒上城裏的高中,希望成績好的小女兒像我一樣,有好的工作和生活……

我從不知道我是如此的幸福——年輕、能幹,有學問,有一份好工作,有一顆好心。看著那滿滿一口袋鮮豔的桃子,我知道我擁有滿滿的幸福。那幸福就像這又大又紅的桃子,一個一個真實可觸,是那麼滿滿的、滿滿的。

我想我可以為幸福下一個定義了。珍惜你所擁有的每一樣東西,你會

發現,幸福簡單得讓人無法置信。



什麼才是幸福?

你也許可以一眼肯定一個人是否富有,但就是憑借你的全部智慧,也無法肯定一個人是否幸福。隻有走進別人的心靈深處,你才知道別人是幸福還是不幸。



自信

來美國的有些亞洲新貴們,很快就發現他們身邊少了一分熟悉的羨慕,多了一分失落。於是,他們隨時分發印有董事長頭銜的名片,並不管用。於是,又一擲千金,買下華屋名車。可氣的是,竟然連那些居鬥室、開破車的美國佬也“我自巋然不動”,不肯景仰擦身而過的奔馳老總。當然更不會有人注意到他們袖口或領口的名牌。在美國,高薪、華屋、名車的群眾號召力沒有在新富國家那樣大。

很多美國人身為粗工階層,也是心滿意足。當你出入豪華賓館時,為你叫車的男孩不卑不亢,禮貌周到,你會感到他的自信。他未必羨慕你所選擇的道路。千千萬萬的美國人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了職業,選擇了生活的各個方麵,也活出了一分自信。於是,那些在本國高高在上的貴人們到了美國來就傲氣頓失。

一個訪美的亞洲官員講:我在國內時別人見我就點頭哈腰,可是在美國連有些撿破爛的人腰板都挺得直直的。

我原來工作的辦公室裏有個維修計算機係統的老美,大學畢業,工作十

年了,很平常一個人。處久了,我們每天見麵時也侃幾句。一天,我開導他:你為什麼不去微軟工作呢?幾年下來股票上就發了。他說:我不喜歡微軟,這兒挺好。

後來我發現他有一張合影照片,他,他姐姐、姐夫,比爾·蓋茨。才知道他姐是早年跟比爾·蓋茨一起打下微軟今天的功臣,現擔任Microsoft的副總裁,也是億萬身家了。一問,辦公室裏有人知道,卻沒人跟他套近乎,大家把他支來支去。他不求致富,有一份淡泊的安詳。

你會發現,美國很多的博士們找工作,首選是做教授。做教授可比去公司窮,還辛苦,但有更多的學術和時間自由。我有個朋友,在一所大學任助理教授,美國幾個最大的製藥公司請他去主持一個R&D部門,開價是他在學校年薪的三倍,他不去,就要做教授。還勁頭十足地約我寫論文,回國開講座,其樂陶陶。

最近他因為一項被美國醫療服務協會稱為“挑戰傳統的發現”,而受到美國主要媒體的關注。一個同係的老美教授告訴他說:我搞了多年的研究,好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也能引起如此的反響。並且還認真地給這位老兄出主意,怎麼樣把這事的影響擴大。如果我王伯慶是他的同事,我是否會像那位老美一樣為他的成功真誠激動、錦上添花呢?

有一位朋友,拿到一個名牌大學的教授職位,高高興興地從麻省來加州赴任,先租公寓房住。自己是教授,住的公寓當然不差。隔壁鄰居是一家墨西哥人,每天見麵都打招呼。聊天時老墨中氣十足,沒什麼文化,但神色之間透出對生活相當滿足的自信。這位仁兄想,這老墨雖沒有文化,敢跟我大教授談笑風生,想來也是生意上有成之輩。

結果不然,這老墨沒有工作,全靠五個小孩的政府補助過活,每人每月幾百元錢,還有食品券。這位朋友感慨地講,恐怕克林頓總統來了,這老墨也不會腿軟。職務也許幫助不了你去吸引自信的朋友,話不投機半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