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伯倫轉身去問聖人:“你為何給自己加上莫須有的罪行?你沒有看見此人走時已對你失去信任?”

聖人說道:“是的,他已不再信任我。但他走時已經如釋重負。”

正在這時,他們聽見土匪在遠處引吭高歌,回聲使山穀充滿了歡樂。



為了能夠讓別人快樂,我們要做的是安慰別人,而不炫耀自己。



堅忍的力量

一位修女想為孤兒院募款,因此特別去拜訪一位富翁,可是這位富翁很吝嗇。

這天恰巧富翁因為股票跌停,心情不佳。他認為修女來的不是時候,聽了修女的話,大為惱火,揮手就打了修女一記耳光。

但是這位修女不還手也不還口,隻是微笑地站著不動。

富翁更惱火了,破口罵道:“怎麼還不滾!”

修女說:“我來這裏的目的,是為孤兒募款,我已收到您給我的禮物,但是他們還沒有收到禮物。”

富翁驚呆了,他大受啟發。在以後的每個月都自動送錢到孤兒院去。



有勇氣和毅力的人,心中一定充滿了信念。而堅忍的力量是無窮大的,這份堅忍,會引領著你邁向更寬闊的天地。



怨恨與恩惠

阿拉伯名作家阿裏,有一次和吉伯、馬沙兩位朋友一起旅行。三人行至一個山穀時,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伯拚命拉他,才將他救起。馬沙就在附近的大石頭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馬沙一命。”三人繼續走了幾天,來到一處河邊,吉伯與馬沙為了一件小事吵起來,吉伯一氣之下打了馬沙一耳光,馬沙就在沙灘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馬沙一耳光。”

當他們旅遊回來之後,阿裏好奇地問馬沙:為什麼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上,將吉伯打他的事寫在沙上?馬沙回答:“我永遠都感激吉伯救我。至於他打我的事,隨著沙灘上字跡的消失,我會忘得一幹二淨。”



記住別人對我們的恩惠,洗去我們對別人的怨恨。



高僧指點

有這樣一個古老的東方故事:

從前,有個年輕人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相當貧困。

後來年輕人由於苦惱而迷上了求仙拜佛。母親見兒子整日念念叨叨、不事農活的癡迷樣子,苦勸過幾次,但年輕人對母親的話不理不睬,甚至把母親當成他成仙的障礙,有時還對母親惡語相向。

有一天,這個年輕人聽別人說起遠方的山上有位得道的高僧,心裏不免仰慕,便想去向高僧討教成佛之道,但他又怕母親阻攔,便瞞著母親偷偷從家裏出走。

他一路上跋山涉水,曆盡艱辛,終於在山上找到了那位高僧。高僧熱情地接待了他。

聽完他的一番自述,高僧沉默良久。當他向高僧問佛法時,高僧道:“你想得道成佛,我可以給你指條道。吃過飯後,你即刻下山,一路到家,但凡遇有赤腳為你開門的人,這人就是你所謂的佛。你隻要悉心侍奉,拜他為師,成佛是非常簡單的事情!”年輕人聽了非常高興,謝過高僧,就欣然下山了。

第一天,他投宿在一戶農家,男主人為他開門時,他仔細看了看,男主人沒

有赤腳。

第二天,他投宿在一座城市的富有人家,更沒有人赤腳為他開門。

他不免有些灰心。

第三天,第四天……他一路走來,投宿無數,卻一直沒有遇到高僧所說的赤腳開門人。他開始對高僧的話產生了懷疑。快到自己家時,他徹底失望了。日落時,他沒有再投宿,而是連夜趕回家。到家門時已是午夜時分。疲憊至極的他費力地叩動了門環。屋內傳來母親蒼老驚悸的聲音:“誰呀?”

“是我,媽媽。”他沮喪地答道。

門很快打開了,一臉憔悴的母親大聲叫著他的名字把他拉進屋裏。在燈光下,母親流著淚端詳他。

這時,他一低頭,驀地發現母親竟赤著腳站在冰涼的地上!

刹那間,靈光一閃,他想起高僧的話。他突然什麼都明白了。

年輕人淚流滿麵,“撲通”一聲跪倒在母親麵前。



在你失意、憂傷甚至絕望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你身邊立著的母親。不管你怎樣的卑微和落魄,母親永遠是你可以停泊棲息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