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大夫穿上最好的衣服,來看富翁。

“親愛的大伯,”他彬彬有禮地說,“您今天感覺好些了嗎?我相信您很快會痊愈的。”

大夫吩咐仆人拿些冰塊,將它敷在病人的額頭上。富翁頓時感覺舒服多了。

“您是否願意讓我開點藥給您吃?”大夫問。

富翁默默地點了點頭。

年輕的大夫在藥中摻了一點蜜水。富翁報以微笑,慢慢地吞服下去了。

“啊,很甜。”他喝完藥深深地吐了一口氣,不一會兒,便安靜地進入夢鄉了。

富翁醒來後,感覺好多了,燒也退了。

其他的大夫問這位大夫,他是怎樣給這怪老頭治好病的。

年輕的大夫笑著說:“好話有時比藥更有用處。”



同樣的情況,不一樣的表達方式,往往有截然不同的兩種結果。

作家彌留

法國作家大仲馬在談到死時,說他並不怕死。

“死神會很溫柔,因為我會給它講故事。”

有一年春天,大仲馬感到全身無力,想借助陽光來恢複體力。因此,他動身去了南方。當大仲馬得知南方已經宣戰時,那些關於戰爭造成的初步災難的消息使他沮喪不已。

大仲馬因腦溢血發作而半身不遂,他的仆人費盡辛勞,還是將他送到了他兒子的住所。

按響了兒子的門鈴,他說:“我要死在你這裏。”在最後幾個星期裏,他變得越來越麻木遲鈍了。

在臨終之前,他問兒子:“老實告訴我,我的作品會保留下來嗎?”

“放心吧,您的許多作品都會保留下來的。”

“你能向我發誓嗎?”

“我發誓。”

“那麼,我可以離開這個世界了。”說完,他閉上了眼睛。

大仲馬彌留之際,他那忠實的仆人也在房間的一角哭泣,大仲馬還艱難地轉過頭對他說:“別哭,我的朋友,如果我在那裏需要你,會叫你的。”



人從出生那一刻起,就一步步地走向埋葬自己的歸宿,這是個必然的過程。所以活著的時候就應多做些善事,讓後人受益,或者盡可能地讓後人記住自己。



立下規矩

索爾·胡安娜·伊內斯·德拉克魯斯,是十七世紀墨西哥一位著名的女詩人。

她容貌美麗,特別是一頭漂亮的長發,更使她充滿了誘人的魅力。可她給自己立下了一條規矩:如果沒有學會自己規定的課程,就要把漂亮的頭發剪下來,以示懲罰。

她常說:“如果一個沒有知識的空洞腦袋,就不應該有美麗的頭發來裝飾。”為了她那美麗的長發不被剪短,女詩人每天早晨很早就起來學習,逐漸養成了習慣,就同每天必須梳理她的長發一樣。



要堅定自己的信心,一步一步走下去,除了需要堅定的信心,有時還需要給自己製定一個規矩。

重寫的曆史

英國史學家卡萊爾費盡心血,經過多年的努力,總算完成法國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他將這本巨著的原件送給他的朋友米爾閱讀,請米爾批評指教。

隔了幾天,米爾臉色蒼白渾身發抖地跑來,他向卡萊爾報告一個悲慘的消息:法國大革命史的原稿,除了少數幾張散頁外,已經全被他家裏的女傭當作廢紙,丟入火爐化為灰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