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後果不堪設想。
毒蜘蛛
一個身材高大的農夫在他的果園裏挖地,突然,有一
隻毒蜘蛛從他翻起的泥塊底下蹦了出來。
“討厭的家夥!”農夫厭惡地說,並本能地往旁邊跳開
一步。
“你敢碰我一下,我絕不饒你!”毒蜘蛛擺動著上下
顎,發出了“嘶、嘶”的叫聲,威脅地說,“你這個無知
的家夥!我可要警告你,隻要敢碰我一下,我就會讓你在
痛苦的掙紮中死去,到時你後悔都來不及了!”
農夫一眼就看穿了毒蜘蛛的伎倆,它其實隻是在虛張
聲勢。他用粗壯厚實的腳丫子踩住這隻說大話的小蟲,高
聲說道:“你講得那麼可怕,今天我倒要來看看,我們究
竟是誰厲害!”
說大話的毒蜘蛛在還沒有被踩扁之前,不停地做垂死
掙紮,在農夫的腳底上狠狠地咬了一口。可是農夫並沒有
痛苦地掙紮,隻覺得好像是被什麼東西輕輕地碰了一下而
已。
這則寓言辛辣地諷刺了那些本事不大,卻又驕傲狂
妄、自不量力、口出狂言的家夥。
寓言中的小蜘蛛與高大的農夫比較起來,簡直是天壤
之別,不堪一擊。
當農夫把它從地裏挖出來的時候,它隻要知趣一點,
悄悄地走開,農夫是不會去傷害它的。可是小蜘蛛卻偏偏
自不量力,虛張聲勢,口出狂言,進行挑釁。
它警告農夫不要碰它,否則就會讓他“在痛苦的掙紮
中死去”。小蜘蛛的狂妄惹惱了農夫,於是農夫用腳輕輕
一踩,就把小蜘蛛踩扁了,盡管小蜘蛛在農夫的腳上狠狠
地咬一口,卻根本傷不了農民的一根汗毛。
社會上也有不少蜘蛛式的人物,他們其實本事不大,
卻偏偏自以為了不起,經常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蓄
意挑起事端,甚至惡語傷人,動手打人,這種人往往是自
己討打,自找苦吃。
獅子和公雞
大清早,獅王醒來了。它輕輕地搖了搖頭,舒舒服服
地伸了個懶腰,然後慢慢地向河邊走去。
走著走著,獅王猛吼了一聲。它用自己威嚴的聲音通
知森林裏的居民們要安分些,不許把清澈的河水弄混濁。
忽然,它聽見一種不尋常的聲音,獅王扭頭看去,隻
見一匹馬朝它奔來,後邊還拖著一輛輕便的雙輪馬車,車
子裏頭是空的。馬車在石子路上顛簸著,發出“軋、軋、
軋”的聲響。
獅子從來沒有見過這麼一個狂吼亂叫的動物,它害怕
極了,立即縱身跳進了灌木林中,嚇得眯緊了眼睛,心驚
肉跳地聽著馬車從自己的身邊馳過。
終於,馬車走遠了。獅王驚魂未定,小心翼翼地走出
樹叢,繼續趕往小河邊飲水。
沒走多遠,又一聲奇怪的尖叫鑽進了它的耳朵,這是
一隻嗓門洪亮的雄雞在附近嗚叫,獅子禁不住渾身顫抖起
來,趕緊又鑽進路邊的茅草叢中。仿佛是故意在嘲笑它的
膽小,雄雞揚起它那大紅的冠子,叫得越發起勁了,一邊
叫還一邊在原地轉著圈子。獅子透過茅草叢的空隙,看見了微微抖動的火紅色的
雞冠,又聽見了那聽過的令人驚心動魄的叫聲。此時,獅
王尊嚴也不要了,口渴也不管了,它沒命地朝森林深處逃
去。
寓言中的獅王在它的臣民麵前,恣意耀武揚威,顯得
不可一世,而實際上,它隻是一個既無知又膽小的笨蛋。
這則寓言想告訴我們,有些人並不一定有什麼真本
事,同時,也告訴我們對陌生的事物不要畏懼,要有信心
去克服各種前進道路上的困難。
現實中也的確有這樣的人,他們憑借各種關係,爬上
了高位,得到了厚祿。平時在屬下麵前耀武揚威,不可一
世;但一遇到大事或陌生的事就不知所措,六神無主。
狼
這是一隻年輕力壯的狼,在它的身上集合了狼的各種
特點:既有狼的多疑,也有狼的謹慎,更不缺少狼的貪
婪。夜深人靜的時候,它從藏身的樹林裏走了出來。
狼已經嗅到了羊群誘人的氣味了,不禁加快了腳步。
為了不把牧羊犬吵醒,它躡手躡腳地來到了畜欄邊。一群
肥肥胖胖的老綿羊,正擠在羊圈裏。
令它垂涎欲滴的美味近在咫尺,狼甚至已經聞見了羊
肉的香味了。饑餓的感覺和啃羊肉的欲望弄得它昏昏沉
沉。誰知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它的一隻腳踩空了,碰響了
一塊石頭。
聽覺靈敏的牧羊犬被驚醒了,它們立即發出了警告的
叫聲,從四麵八方向狼追了過來。
狼隻得倉皇逃竄,它的詭計失敗了。為了處罰自己的
失策,狼舉起了那隻做了錯事的腳,把自己咬得鮮血淋
漓。
作者目的是要告訴我們,貪婪者哪怕有天大的本事,
哪怕他狡猾無比,總有一天是會一腳踩空,翻船落水的。
也從側麵說明,要敢於承擔責任,自釀的苦果還需自己品
嚐。
社會上那些作奸犯科的人,至少是一些頗有才能、老
奸巨猾的家夥。他們犯起案來,總要經過精心的策劃,力
圖做到天衣無縫。但到頭來,都逃不了法律的製裁。
吵架
雞在窩裏咕咕地叫著,看家狗目不轉睛地凝視著它
們,羨慕地說:“瞧這一家子多親熱啊,誰見了都會羨慕。
看來,公雞之間都能和睦相處,隻有我和貓是冤家對頭。”
貓蹲在柵欄頂上,對於狗的挑釁,它從來都是針鋒相
對的。貓譏諷地說:
“夥計,你知道的事情太少了。你最好仔細聽聽,此
刻雞窩裏發生了什麼事情。”這時,雞窩裏傳來了“咯、
咯、咯”的爭吵聲。叫聲未停,就見一隻羽毛蓬亂的老公
雞就像被火燙傷了似的跳進院子裏,兩隻腳一瘸一拐地走
了,地上還留下了斑斑血跡。此時,雞窩裏響起了“喔、
喔、喔”的報捷聲。
“又是兩隻公雞打架了。”無所不知的貓說道,“早些
時候,雞窩裏的公雞還小,那時它們還太平無事;誰知它
剛長大,就成了挑釁鬧事的能手。從此以後,原本平靜的
雞窩就不得安寧了。”
貓的話很有道理,公雞和公雞不能和睦相處,這是由
它們的本性決定的。
這則寓言就是說有些人的好鬥本性是無法改變的,其
意和我們常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差不多;同時也
告誡人們和睦相處是最重要的,別因一時之憤而破壞原來
友好的環境,那樣,於人於己都不利。
但我們似乎可以更進一步來理解,矛盾是無處不在,
無時不有的。大至一個國家,一個公司,小至一個小組,
一個家庭,隨時都會有矛盾存在。人們常說,“牙齒也有
咬到舌頭的時候”,問題是在矛盾出現之後,你如何正確
去對待它,處理它,使它往好的方向發展。人類社會就是
在不斷解決矛盾之中發展進步的。
所以,當我們在學習或工作中遇到困難,碰到矛盾的
時候,千萬不能因此而苦惱不堪,甚至灰心喪氣,而應當
樂觀地麵對,認真研究解決矛盾的辦法,並不懈地努力,
促進矛盾向好的方麵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