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常寺偏殿!

紫衣青年帶著不過四五歲的孩童自入殿以來便默不作語,那青年麵容剛毅,一身煞氣不怒自威!當下正一手摩挲著孩童的頭頂,一麵打量著偏殿內僅有的持燈人!那人麵容枯槁,雙目明顯為利器所傷,顯然已目不能視,手中卻拿著個不大不小的青銅明燈,在一旁來回的走動!

殿外冷風呼嘯,殿內無人值守,偏殿的門就這樣一直在風雨的抽打下啪啪作響!許是那瞎眼持燈人耳朵也不慎靈光,竟沒一絲想要過去關門的動作。

紫衣青年打了個寒顫,默默嘀咕了聲“執燈鬼!”便不再言語。孩童本就被殿內的氣氛帶的略顯不安,聽聞青年所言的“鬼”字,不禁心頭更添懼意,雙手不知該放到何處,隻得來回的揉搓著衣角,更是不敢言語,殿內又一次沉寂下來!

明常寺乃是當朝國君賜名,雖比不得少林寺、懸空寺等一眾大寺,卻也獨占一份香火!寺內更是直言不修外邦所傳“番禪”,獨修“道禪”!外人不解其意,自古典中取出“佛本是道”一言,直說明常寺有一統佛道之意向!對此,明常寺主持自然嗤之以鼻,明言所謂“道禪”不過是當年創立之人由道轉僧,不解兩家高深內涵方才獨創“道禪”,僅此而已!

相傳當年創立明常寺的先人,自幼在龍虎山做道士!忽一日,於朦朦朧朧之中夜遊幽都。歸來時遇五鬼攔路,道人恐延誤回程時間,用先天道法收降五鬼後慌忙返回!回來後,心中卻時常惴惴不安,五鬼乃幽都產物,常年居住人間恐有不測發生!於是,道士未敢與天師交代,匆忙獨自下山。將一鬼斬其雙耳,命其手執金鑼,號“拾音鬼”送至少林。一鬼斬其鼻,命其手執佛香,號“無香鬼”送至懸空!一鬼斷其心智,命其手執佛經,號“斷心鬼”送至白馬!又一鬼斷其口舌,命其手執羽扇,號“斷言鬼”送至法門!又自立“皇衍寺”,將最後一鬼斬瞎雙目,執青銅明燈,號“執燈鬼”!至此,五鬼五識斷絕,天下少聞惡鬼索命!及至新皇登基,感念皇衍寺功德,特取“明月當空,我心如常”賜名“明常寺”!

紫衣少年自幼身份尊貴,自然對這些民間傳說不曾深信!但卻知凡事未有風聲不能浪起,既然此等民間傳說如此盛行,那此五鬼必有不同尋常的地方,加之明常寺又確為當朝國君賜名!是以即便尊貴如他,也不敢輕視。

“施主心念堅定,何以又畏懼生死呢?”

殿內昏暗非常,縱使對方聲音中沒什麼感情,突然響起的一聲問話卻也顯得格外刺耳!

“吾輩無懼生死!但不可妄死!”

“那……總要有個期限!”

“十年!”紫衣青年依舊摩挲著孩童朗聲道,“十年後,我當親自接回此子!”

殿內再次陷入一片沉寂!

不多時,殿內聲音再次響起,卻依舊聽不出感情!

“既如此,殿外風大雨急!施主不如早早回去,貧僧便不送了!”

“方丈自可安歇!”紫衣少年隨意的在殿內拜了拜!隨即轉身道,“任他風急雨大,一時也沾染不到自身!”

說罷,青年再不見一絲情緒,轉身便走!那孩童本就不知所措,看到青年離開,連忙跟上幾步,卻被青年回頭瞪了一眼,一時不敢再跟,呆站在原地,口中輕聲呼著:“父……。”紫衣青年卻不待孩童說話,自殿門飄然離去!此時,殿外風雨更甚,想必就算明常寺有絕頂高手守護也難尋蹤跡。

執燈鬼目不能視,走起路來卻沒甚阻礙,幾步便來到孩童身旁,青銅燈燈火明暗不定,卻明晃晃照出孩童身旁站著一名看著不過三十出頭的中年僧人!

世人皆知明常寺建寺不過百年,卻不想竟連方丈也如此年輕!

“此子身負青紫之氣,不宜入僧籍!”執燈鬼啞聲到。

“不妨!”中年僧人學著紫衣青年的樣子繼續摩挲著少年的頭頂。

“不過青紫,又不是黃紫!僧便是僧,入了僧籍就什麼氣都沒了!”

執燈鬼不再多言。

中年方丈瞥了眼,輕聲笑了笑,便不再去看那鬼!對著殿外若有所思道:“這人也是個癡兒,生便是生,死便是死!十年與百年又有何異呢?”

轉過頭,對著始終不知所措的孩童接著說到,“不若你便做那了卻癡念之人吧!今後你的法號便為濟癡可好?”

孩童倒頭便拜:“弟子濟癡,拜見師傅!”

中年方丈卻沒有扶孩童起身的意願,轉身繼續看著殿外風雨!

殿外,風急雨勁,卻不聞一聲雷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