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城大捷的消息,就像是在一塊平靜的池塘裏麵投入了一枚炸彈,消息如旋風一般傳遍了大明國的北方地區。
同時,一些歌謠開始在陝西,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流傳起來:“沒有吃,沒有穿,加快腳力遼東趕。”
“棒打麅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裏。”這樣簡簡單單兩句話吸引了無數的流民出關。一時間,‘出關’成為了最火熱的話題。
按理說,遼東戰事出現如此決定性的大勝,朝廷應該欣喜才對。但因為這場大勝不是大明軍隊取得的,朝廷反而更加惶恐。
要知道,遼西那塊地區都被這個‘野戰軍’控製著。隻要他們想,隨時都能入關包圍北京城。
朝中許多官員就上書,考慮將都城重新遷回南京去。
不過因為遷都一事實在茲事體大(指事情性質重要,關係重大),朝堂上吵了半天,最後也沒有個結果。
關於關外大規模招攬流民一事,崇禎就連下三道旨意,要求各地官員務必妥善安置流民,萬不可使他們出了山海關。
六日後,這道旨意也到了山東登州境內。
“嘖嘖,我就說皇太極為什麼到現在還不入關寇邊,害得我白等了一場。原來遼西竟出了這麼大變故。”說話的是山東登州威海衛千戶,文登營哨官陳新。
“這不挺好的麼?有了他,你就不必上前線打韃子了。”說這話的則是民政主管劉民有。與陳哨官的遺憾不同,他倒是聽高興的。
陳新嗤了一聲:“沒有仗打,怎麼升官?”
“不還有山賊水匪可以打,你何必緊盯著韃子不放?”劉民有說道。陳新率領的文登營已經打過了幾仗,麵對山賊什麼的,戰績都不錯。
“你懂什麼。這大明朝到了現在,就以東虜(韃子)的軍功最重。想要快速升遷,就得打韃子。”陳新說道。
劉民有的性格比較偏溫和:“我覺得現在不也挺好的麼。有了那位在關外懟著韃子,清兵不就入不了關了。咱們有了地有了房,你還有老婆,有什麼不好的。”
話語中竟然透露出一個驚天秘密,他居然知道本該在未來發生的‘清兵入關’!
因為這兩人和李同澤一樣,都是不屬於這個時空的人!靈魂和身軀三百多年後的時代而來,生在紅旗下,卻因為一個意外來到了天啟末年的大明。
抓住了崇禎上台打擊閹黨的機會,搖身一變成為了威海衛的一個千戶官,打了勝仗以後又變成文登營的哨官。
若是李同澤不出現的話,此時皇太極早該調集兵馬入關寇邊。
而這位陳哨官會在此次大戰中大放光彩,被崇禎稱作‘朕之戚少保’。
即使沒有李同澤,這位陳哨官也會痛揍一頓後金,徹底改變明末的時局。
“不過,這個家夥到底是帶了什麼樣的東西穿越的?竟然這麼短時間就把皇太極按在地上揍?火器強勁,莫不是帶了十萬把AK回到了大明朝?”陳新猜測著,自己都被自己的腦洞嚇到了。
“那也太作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