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千年女屍 1.西周微刻技術來自何方?
1976年,考古學家在陝西岐山縣古周原鳳雛
村裏發現了西周甲骨文,現在保存於陝西
省岐山縣文物管理所,它們大都是3000年前周文
王晚年到周康王初年的作品。其中很多內容是以
前發現的古文字中所沒有記載的,極為珍貴。
這批甲骨文共293片,上麵鍥刻的文字小如
芥籽,需借助5倍以上放大鏡方可辨認。其中有
一片卜甲的麵積僅27平方厘米,上刻細如發絲
的甲骨文字共30個,個別字體徑方不足毫米。
這些文字需要借助數倍以上的放大鏡才能
辨別得出。人們不禁要問:這些文字是怎麼刻
上去的?考古學家聯想到2002年在陝西寶山村
商代遺址燒烤坑出土的一枚距今3000多年的銅
針。針首又尖又細,末端有一微小鼻孔,孔徑
僅01厘米。做工之精致讓現代人為之驚歎。它
是做什麼用的呢?有人認為,就是刻甲骨文用
的。當然,這也隻是猜測,沒有一定的根據。
那麼,當時的人們刻這些甲骨文幹什麼用
呢?是刻給誰看的呢?據專家研究,甲骨文所記載的內容多是周與商王朝的關係,商王狩獵及
占卜之類的事情。這些內容之所以要微刻是因為關乎“軍事機密”。眾所周知,商朝是被周朝
取代的,在滅商之前周人必須進行長期準備工作。“這些工作除了發展勢力,訪賢任能,研究
周與商的關係,對商王行蹤進行偵察也是必不可少的。”於是記錄屬於國家機密,需要微刻。
有人推測,微刻辦法可能是想出來的,也可能是偶然發現的。如果是想出來的,說明微刻
技術在當時就已存在,周王隻需要任用微刻能手就行。但也許當時並沒有什麼微刻藝術,隻是
專門負責占卜及其觀察天象等職責的巫史在長期思想高度集中的狀況下視力得到了提高或者出
現了眼疾,從而恰巧發生了看東西比實物大幾倍的情況,於是微刻出這些甲骨文。
當然,這一切還都屬於猜測,在科技並不發達的古代,人們是怎麼完成如此精細的工作
的?至今尚無定論。